“小孩小孩你别馋,过了腊八就是年”,这句俗语里的“腊八”,指的就是腊八节,时间是农历腊月(十二月)初八这一天。民俗专家高巍说,腊八节出现的时间很早,但直到宋朝市民生活逐渐发展成熟,才作为一个完整节日定型,“腊八是过年开始的标志。人们会祭祀祖先、神灵,一系列民俗活动也就拉开了序幕”。
关于腊八节,还有好几个不同的传说,有的传说是源于古代“赤豆打鬼”的风俗,有的则说是源自对忠臣岳飞的怀念……但不管是哪种传说,都不约而同的提到一个习俗,即节日这天要喝腊八粥。这个记忆,也深深根植在很多人的脑海之中。
“熬腊八粥,我家比别人家花样多,有老家亲戚拿来的各种豆儿、黏高粱米,花生核桃虽然不多,但总算是有。”在老北京人赵兴力的记忆中,小时候的腊八节气氛特别好,“平时生活压力大,父亲老绷着脸,现在也开始有了笑容:老人儿有讲究,要过年了不能‘丧’着脸,否则接下来一年都不好过”。
对孩子们来说,到了腊八就意味着学校已经放了寒假,快过年了。赵兴力说,农村老家开始来人探亲,不管是花生瓜子还是白薯干,总能带点儿好吃的,“最高兴的还是父亲会买些金果条桂花蜜,青丝红丝……当时甜果甜食不多,金果条经常被我们这些孩子偷吃”。
等到腊月初七,赵兴力说,父亲会把豆、米等原料泡上,“当然,先得挑出里头的沙子、小草棍儿、小虫子……然后一遍遍淘洗,盆里泡着江米、枣儿什么的得有十多样”。
“熬粥一般在腊八那天凌晨四点左右,用煤球炉子熬上3个多小时。小孩们睡得正香,就被大人叫起来喝粥。还放上金果条、青丝红丝或者凭票买来的红白糖。”说起儿时那碗腊八粥,赵兴力至今觉得回味无穷,“我最爱吃放红糖的腊八粥,现在回想还是流口水”。
中新社北京1月24日电 (李贵刚 梅花 李欣)24日,中国农历十二月初八,腊八节。中国鲁豫两省现腊八节布粥传统。 当天,少林寺在少林药局门口、少林寺各下院、海外少林文化中心等地设立施粥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