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新闻 > 中国新闻 > 正文

「党建治学」守住我们的根与魂——专家谈文化自信

2018-01-24 15:26:08    中国青年网  参与评论()人

辛广伟:人民群众的文化需求的确提升了。以前出国,我发现在奢侈品店门口排队的主要都是咱们中国人,但在美术馆、艺术馆门口排队的人中却很难找到一个中国人。一个月前的一天中午,我路过中国美术馆时发现,看展览的人排起了长队,队尾都到美术馆后街了,得有上千人的样子。这是一个可喜的现象。

蒙曼:站起来,富起来,强起来,强是综合的,各个方面都要强。历史上,唐朝之所以被称为盛世,绝不仅是因为疆界和武力,更因为东亚文化圈在那时形成。当时,各个国家都派人到长安学习唐朝文化,唐朝的律法也对其他国家产生深远影响。一个典型的例子,在当时的通讯条件下,白居易的诗不用三年就能流传到日本,中华文化影响力可见一斑。这就是强大的表现,也是我们在新起点强调文化自信的重要原因。此外,文化是团结中华儿女的最大公约数。我参加中国诗词大会、成语大会有一个感受,从学生到农妇到快递小哥等等,都对中华文化有浓厚的兴趣。现在,要团结最多的人来追求中国梦,来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当然要寻求这样一个最大公约数,把最多的人凝聚在一起。

生生不息,中华传统文化的特质决定了其至今仍富有活力

王蒙:文化是一个宏大话题,尤其是对于具有五千年悠久文明史的中国而言。曾经有过这样的事情,一位学者在境外大讲中华文化博大精深,外国听众请他讲讲如何博大精深法,我们的教授则以“因为博大精深所以不可说”而最终没说出所以然。这样的做法恐怕是不行的。

中华传统文化主张性善论,强调整体性、混一性,饱含苟日新、日日新、又日新的改革进取精神等特质决定了其至今仍具有生生不息的活力。以治国理政为例,中国自古以来就有一套自己的价值观体系,即以文化、道德立国——天下唯有德者居之。一方面,这是一种循环认同,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是一件事,即尚善、尚德。另一方面,中国又有尚同的理论,讲“不为良相便为良医”。中国人认为抓住关键,抓住主要矛盾,就能解决问题。同时,中国人并非呆板,从《易经》就开始讲究变化,与时俱进就是从庄子的与时俱化来的。所以,中国从古代就讲究创新发展。

相关报道:

    关闭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