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新闻 > 中国新闻 > 正文

张研:拨开阿尔茨海默迷雾 去看更美的夕阳红

2018-01-15 12:50:23    央广网  参与评论()人

央视网消息:人最恐惧的事情莫过于看不到光明和希望。随着人口老龄化进程的加快,各种神经退行性疾病作为老年人常见病长期困扰着社会。作为北京大学生命科学学院教授,张研一直致力于阿尔茨海默病的研究。

数据显示,中国阿尔茨海默病患者已经接近1000万,约占全世界的1/4;每年新增患者30万,是增速最快的国家之一。与此同时,在全球范围内,人们对阿尔茨海默病的医学干预却相对滞后,其致病原因也迄今未明。

“长期以来,β-淀粉样蛋白(Aβ)沉积形成的老年斑、Tau蛋白过度磷酸化导致的神经原纤维缠结,以及神经元死亡和突触丢失被认为是阿尔茨海默病的三大元凶,由此派生出的三大学说各有拥趸,也各存争议。”张研说。

  张研

在过去的20多年里,人们不断开发出新的药物试图消除Aβ斑块、抑制Aβ沉积、降低Aβ生成,但这些治疗策略在临床试验中均以失败告终。这不得不让人们重新思考两个重要的问题:Aβ到底是不是阿尔茨海默病的致病物质?抗Aβ免疫治疗的方法到底是什么?

张研觉得这些问题必须要回归到基础研究中去解答。“在Aβ代谢途径和神经元凋亡的研究领域,人类的神经元与大小鼠的神经元差异较大,有一些治疗手段在动物实验中有效,但在临床试验中可能效果不理想。”因此,张研决定选用人源原代神经元作为发病机制的实验对象,以尽可能地“复原”真实情况。

原代神经元在形态和功能上与在体神经元相似,也的确能在神经系统疾病研究中提供准确的生物学信息,然而神经元属于有丝分裂后细胞,已经分化成熟,外源基因很难进入,因此,如何进行有效的基因转染一直是困扰科研人员的难题。

相关报道:

    关闭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