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新闻 > 中国新闻 > 正文

巴金故居举办萧珊百年诞辰纪念展 巴金爱人的未刊稿首次向公众展出

2018-01-10 07:41:17    央广网  参与评论()人

本报上海1月9日电(记者颜维琦 通讯员李娇)“我自己最亲爱的朋友,一个普通的文艺爱好者,一个成绩不大的翻译工作者,一个心地善良的人。她是我的生命的一部分,她的骨灰里有我的泪和血。”这是巴金在《怀念萧珊》一文中对于妻子的描述。作为巴金先生的爱人,萧珊是一个灵魂有着多面的色彩、思想进步且敢作敢为的现代女性。1月8日,值萧珊百岁诞辰之际,位于上海武康路113号的巴金故居首次换展,以纪念展的方式,缅怀这位“心地善良”的女主人。

萧珊(1918-1972),翻译家,巴金先生的夫人。肄业于西南联大历史系,后协助巴金处理出版事物,担任《上海文学》《收获》杂志义务编辑。著有《家书——巴金萧珊书信集》《萧珊文存》等。译有《阿细亚》(屠格涅夫)、《奇怪的故事》(屠格涅夫)、《初恋》(屠格涅夫)、《别尔金小说集》(普希金)等。

此次展览重点展出萧珊的手稿及刊物影印件,反映其与丈夫、子女交流的生活点滴以及著译成就。抗战时期,萧珊的随笔作品《在伤兵医院中》《在孤军营中》《沪港途中》《在海防》《滇越路上》等,记下与民族共艰危的不屈经历,文字里洋溢着坚定、乐观的精神。20世纪60年代,萧珊写下《幸福的会见》《在刘胡兰烈士的故乡》,以及描写药店营业员劳模事迹的《亲人》等,萧珊以富有个性的笔调写出自己对新社会的理解以及主动融入社会生活的经历。

作为巴金的夫人,萧珊常年以照顾家庭、协助巴金先生处理出版事务为重,她的文学功底、翻译水平常常被低估甚至忽视。巴金曾这样评论萧珊的译笔:“我很喜欢她翻译的普希金和屠格涅夫的小说。虽然译文并不恰当,也不是普希金和屠格涅夫的风格,它们却是有创造性的文学作品,阅读它们对我是一种享受。”

相关报道:

    关闭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