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网

设为书签Ctrl+D将本页面保存为书签,全面了解最新资讯,方便快捷。
军事APP
当前位置:新闻 > 中国新闻 >

立心天地守真科学——回眸历届国家最高科技奖得主

立心天地守真科学——回眸历届国家最高科技奖得主
2018-01-08 14:00:22 央广网

2017年度国家科学技术奖即将揭晓,在此之前,我国科技领域的这个最高奖励已连续颁发17届,其中有27人获得该奖项中最有分量的最高科学技术奖。从第一届的获奖者吴文俊和袁隆平,到上一届的获奖者赵忠贤和屠呦呦,作为我国万千科技工作者中的杰出代表,这27人诠释了中国科技发展的广度、中国科研精神的高度。他们的科学贡献有目共睹,他们在科研工作中体现出的精神和品格同样值得大书特书。

风骨坚劲

如果问你,这些科学大家最打动你的是什么?家国情怀、爱国报国的赤子之心以及为此的无私付出,可能是很多人的选择。

27位最高奖获奖者均出生于新中国成立前,国家的贫弱、人民的疾苦,他们有切身体会。在那艰难困苦的岁月里,他们把自己的命运和国家、人民的命运联系在一起。师昌绪、叶笃正、徐光宪、吴良镛、谢家麟、郑哲敏、张存浩、程开甲……27位获奖者中的绝大多数早年都曾求学海外,本有机会留在国外并得到更好的物质回报和发展机会,但他们都选择了回国。正如师昌绪所说:“我们这一代人在被列强欺凌的旧社会长大,留学后冲破一切阻碍回国,一干就是几十年无怨无悔,就是抱着一个强国的梦想。”

那些曲折动人的归国故事我们已听过很多,不必赘言。他们为国请命、百折不挠的风骨,一言一行皆可见。为我国核武器事业而隐姓埋名的于敏,在1984年冬天又一次来到西北高原试验场进行核武器试验。在这片曾多次踏入的苦寒之地,他想起诸葛亮的矢志不渝,六出祁山,于是高声朗诵《后出师表》:“受命之日,寝不安席,食不甘味……鞠躬尽瘁,死而后已……”这种场面,怎能不令人动容。

20世纪80年代初,我国从国外购进一台超级计算机,但由两位外国专家监督使用,干什么、不干什么都得经他们同意,这深深地刺痛了搞计算机研究的金怡濂。“我们深感自己没能为国分忧……下决心自己开发,要让我们的计算机在国际上有一席之地。”最终,他主持研制的“神威”计算机让中国在国际上扬了神威。

关键词:

相关报道:

    关闭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