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社上海12月29日电(记者周琳 何欣荣)瞄准“办证多、准入难”等痛点,2015年在上海浦东新区率先试点的“证照分离”改革,2017年下半年已复制推广到全国10个自贸试验区等更大范围。
近日,“医疗器械注册人制度”在中国(上海)自由贸易试验区内先行先试,注册和生产许可不再“捆绑”。放得更彻底、管得更高效、服得更贴心……不断提速的“证照分离”,正进一步厘清政府和市场的边界,提升上海的“磁石”吸引力。
三成化妆品从这里入关——放的不止是“速度”
近日,在上海市浦东新区市民中心,伊丽莎白雅顿(上海)化妆品贸易有限公司中国区供应链总监张毅,拿到了蜜桃身体乳的备案证。
“非特殊用途进口化妆品过去要审批,改成备案后可以节约3个月。这次进口的产品季节性特别强,如果不是改革,今年秋冬季消费者就用不上了。”张毅说。
张毅所指的,在浦东新区先行先试的非特化妆品“审改备”试点,是上海“证照分离”改革的重要举措之一。据介绍,2017年3月至今,已经有91家企业的573款进口新产品在自贸区完成备案,一大批化妆品与海外同步上市,自贸区保税区的化妆品进口量占到全国总进口量的30.4%。
“证照分离”的原则不仅是便利化。更重要的是,对市场竞争机制能够有效调节,行业组织或中介机构能够有效实现行业自律管理的事项,逐步取消行政审批。第三方评估机构调查显示,认为改革后办证便利化程度高的企业占87%。
上海市浦东新区区委组织部副部长、编办副主任金莎说,接下来将以全面覆盖为目标,把548项企业市场准入审批事项纳入“证照分离”改革范围,让审批真正透明、便利、高效。
六个“双”降事后风险——把握“精准监管”时机
健身中心一兆韦德在浦东有13家健身场馆,其中60%至70%都拥有游泳池。过去,监管部门要在健身中心正式营业前对其内设的游泳池水质进行检测;现在,只要健身中心主体签订承诺书,可以不用检测先开业。
“开业前,游泳池还没人用过,水质一般不会有啥问题。”一兆韦德相关负责人说,现在改成在运行1个多月后,监管部门随机到访检测水质,“管在了该管的时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