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新闻 > 中国新闻 > 正文

擦亮“清新福建”这块“绿”字招牌

2017-12-16 15:25:18    央广网  参与评论()人

  新时代新气象新作为

三十几年前,一座座红壤山因水土流失成了寸草不生的“火焰山”;三十几年后,“火焰山”成了绿满山、果飘香的“花果山”。

从1983年开始,福建省龙岩市长汀县人民以“滴水穿石、人一我十”的“长汀精神”,治理水土流失面积117.8万亩,将长汀打造成既“看得见山”、又“望得见水”的美丽生态家园,让21万人得到实惠。“长汀经验”因此被誉为南方水土流失治理的典范。

率先推行河长制,率先出台生态环境司法保护16项工作机制,率先探索商品林赎买机制,率先运行碳排放权交易市场……

作为全国首个国家生态文明试验区,福建树立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在全国率先推出了一批具有探索意义、标本价值的改革新举措,走出一条“百姓富”与“生态美”相得益彰的发展新路径。

  “河长”“警长”全力守护美丽“山水画”

古桥流水、茂林修竹,一条清澈的溪流缓缓从错落有致的村居间穿过。眼看已至深冬,这样一幅秀丽的“山水画”,依旧没有辜负桃源镇蓝玉村这个美名。而就是如此美丽的蓝玉溪,几年前也曾有过猪粪垃圾满河道、蝇虫臭气漫天飞的“黑历史”。

庆幸的是,这段历史很快就被终结了。从2012年开始,每天坚持河道巡查,在河长“易信群”上将河道“健康”状况“晒一晒”,就成了三明市大田县桃源镇蓝玉村村支书肖基传这位“河长”的“规定动作”。也正是有了这个“动作”,蓝玉溪又逐渐恢复了往日的清澈。

“九龙治水”、群龙无首,曾是我国水环境治理中的一大痛点。为了破解这一难题,从2009年开始,福建省在全国率先推行“河长制”。而“第一个吃螃蟹”的,就是位于闽江、晋江、九龙江三江源头的大田县。

县长任全县“总河长”,分管水利和环保工作的副县长任“流域总河长”,乡(镇)长担任“辖区总河长”,挂村领导担任包村河段长,村干部任村级河道专管员,“河长易信群”也随之建立起来。大田县所有“河长”、水保委成员单位负责人、县生态综合执法局全体执法人员、监察局、效能办工作人员共283人全部实名加入,大家在群里互相“晒河”,交流治河经验。

今年4月底,福建省市县乡四级的4973名河长、1182个河长办、13231名河道专管员全部到位,每条河流都有河长,每个河段都有专管员,省市县乡四级都有办事机构,实行分段管理、分段监控、分段考核、分段问责。

相关报道: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