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新闻 > 中国新闻 > 正文

银川“扶贫车间”进村让农民变身产业工人

2017-11-28 11:06:12    央广网  参与评论()人

央广网银川11月28日消息(记者廉军)记者日前从银川市扶贫办了解到,银川市近年来创新扶贫开发模式,把工厂建在移民群众的家门口,企业有解决了用工难降低了用工成本,移民有了稳定收入脱贫,实现了双赢,为宁夏生态移民扶贫做出了新的探索。

据介绍,银川市按照“搬得出、管得好、稳得住、逐步能致富奔小康”的移民安置目标,把产业发展纳入生态移民总体规划同步建设,为建设“扶贫车间”提供政策支持,积极引进企业直接在移民村开设工厂,让移民变工人,为推进移民扶贫探索出新办法。今年上半年银川市移民地区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4376元,同比增长10%以上,其中工资性收入2490,同比增长11%。

针对灵武羊绒园区、山东如意纺织等劳动密集型企业开办扶贫车间吸纳建档立卡贫困户,专门对档立卡贫困户进行订单式培训,边培训边就业,根据就业时间长短给予企业培训费补贴每人2000-3000元,技能精准培训,确保三月内工资达到3000元以上,推进移民向产业工人转变。

在全区率先引进中银绒业在移民村投资建厂,“扶贫车间”工人月平均领取工资2000元左右。在村头建立“巾帼扶贫车间”重点解决移民村妇女就近就业。灵武市与全国妇女手工编织协会协调对接,成功争取裘皮材料缝制订单、手工织绣及皮毛制品加工订单2600万元,通过对移民村妇培训上岗,制作靠垫、荷包、皮毛饰品加工、皮毛服装加工、手工加工等,稳定就业后平均月收入2000元左右。农民务工就业还能照顾老人孩子,有效地解决了留守妇女务工难,有助移民家庭幸福、村风和谐。

积极引导龙头企业、合作社等新型农业经营主体与贫困户建立紧密的利益链接机制,引进劳务密集型的优势特色种植产业。成立专业合作社,就近解决“405060”人员在田间从事农业生产,带动移民学习掌握特色种植养殖技术。永宁县原隆村的壹泰牧业、贺兰县欣荣村的菌菇种植、灵武市泾兴村的鑫牛养殖场等企业,为有劳动能力的贫困户提供就业岗位,与有经营能力的贫困户签订奶牛、黄牛、菌菇等托管协议,启动政府“双到”资金,每户3000-4000元,托管奶牛、内牛、菌棒给公司,公司每年为建档立卡贫困户分红1000-2000元。

关键词:银川扶贫车间

相关报道: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