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新闻 > 中国新闻 > 正文

北京密云水库蓄水量首超20亿立方米 水是怎么来的?

2017-11-20 10:10:13    中国青年网  参与评论()人

有人烟、有耕种,就难免造成污染。密云区相关负责人介绍,从2014年下半年起,密云区就开始对94个库中岛进行清退,不但不能种粮种果,连人口也全部迁出,用于修复生态。沿着155米高程,水库核心区正在建设一道300公里长的围网,禁止游人进入。

2016年8月,密云水库管理处和密云区生态办、农业局、环保局等7个部门共同抽调90名执法人员,组建密云水库联合执法大队。从“九龙治水”到“一龙护水”,解决了多头管理产生的监管责任不明、执法效率不高等问题。此外,不老屯、石城、冯家峪等密云水库周边7个镇还成立了1200多人的保水队伍,对库区230多个进出口实行24小时全天候看护。

老万家的保水故事

本报记者 王可心

搬离故土、修建水库、多次转产……这大半个世纪以来,老万一家的生活,都围绕着密云水库打转。这一盆水,改变了他们的命运,也成就着他们的新生活。

下午3点,47岁的万明泉轻摇着双橹,驾着暗红色的狭长渔船向着水面中央漂荡,为了保护水质,所有的渔船都是最原始的手摇船,往往需要划上2小时才能到达最适合下网捕鱼的地方。寒冷的天气冻得他脸颊通红,行至一处小岛,他望着水面,神秘地说:“这水下面,有我们的老村子。”

生于1970年,万明泉对库区中的故乡是完全陌生的。他只在父亲从小给他讲述的水库故事中,知道老村的大致位置。

他的父亲万景林现年82岁,是当时5.63万水库移民之一,1958年建水库时他20多岁。对那段岁月,老人至今无限感慨。“一辆马车就把全部家当拉出来了。”老万说,所谓全部家当,其实只是一家人的衣服被褥、粮食和少量财物。全村人扶老携幼,走了整整一天,才来到了现在的金叵罗村。“新村还没建,全靠金叵罗的人收拾出一间、半间的地方,拿来给大家伙儿们周转住。”一个小院子最多要住下四五家,等新村建好才陆续搬离。

刚放下自家的行李,村里的壮劳力们结伴一同返回,回到了水库大坝的修建工地上。“那时候没有大机械,全靠人工挑土搬石,咱这水库,是20万人用小车推出来的。一年拦洪,两年建库,这是咱自己创造的奇迹。”老万一脸自豪。直到1960年水库顺利落成,农民们又回归土地,继续面朝黄土背朝天地辛勤耕作。

相关报道: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