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新闻 > 中国新闻 > 正文

上海市消保委:老年人要警惕保健品销售“四陷阱”

2017-11-02 23:20:57    央广网  参与评论()人

央广网上海11月2日消息(记者傅闻捷)近年来,一些保健品厂商利用老年人渴望健康的心理,设置消费陷阱、牟取非法利益的情况时有发生。市消保委日前发布消费提示,提醒广大老年消费者,在购买保健品时要警惕以下四种销售陷阱:

陷阱一:免费诱饵。以“免费”为诱饵,诱使老年人上当受骗的手法最为常见。不法商家通过发放信箱广告,以免费旅游、免费抽奖、免费聚餐等吸引老年人参加,再以免费体检编造各种“疾病”诱使老年人掏钱高价购买保健品。老人使用后,往往没有效果还可能引起副作用,想退货却遭遇没有发票、商家无售后的窘境。

如消费者蔡老伯投诉称,他参加了某保健品公司组织的“免费旅游团”,该团全程推销保健品。盛情难却下,蔡老伯购买了一大堆据称有特殊功效的保健品,但在食用后出现了脑梗塞现象。蔡老伯提出对剩余未拆封部分做退货处理,可手中只有一张没有公司名称的红色收据,销售单位无从寻觅。

陷阱二:亲情攻势。不法商家利用老年人渴望交流、渴望亲情的心理搞感情促销。销售人员对老年人热情招呼、上门陪伴,甚至帮忙做家务等,待取得信任后开始推销价格不菲的保健品。但当老年人提出退货退款要求时,原本热情的态度发生转变,甚至再也无法取得联系。

如消费者刘老太是位独居老人,一日在去菜场的路上遇到两个年轻人说免费赠送某报刊3个月,于是提供了自己的电话与地址。小李经常上门来“探望”她,陪她聊天、帮做家务。半年内,刘老太陆续在小李处购买了数万元的保健品。然而,食用后并没有任何效果,当刘老太提出疑问时,小李突然变得没有耐心,也再没来探望了。

陷阱三:迷信“专家”。有的不法商家打着“公益旗号”,如以某康复协会、某疾病防治中心、某防治工作站等骗取老年人信任;有的不法商家邀请各类“专家”前来授课,谎称“国家重点扶持项目”,再以“负离子”、“超声波”、“微循环”等高科技名词包装制造假象;有的不法商家雇佣“托儿”,写感谢信、送锦旗、现身说法等蒙蔽老年人。

如消费者郑先生接到某康复协会工作人员电话,邀请他参加一场大型活动。会上,一位自称从海外归来的博士带着高科技项目回国,当众将该保健品与“敌敌畏”掺在一起一饮而尽,以示其强大的解毒威力。经不住煽动的言语以及现场的热情,郑老先生“心甘情愿”地掏腰包购买了2个疗程,共计15800元。使用后,郑先生并没有感到效果,于是提出退款。商家以“商品非质量问题不予退货”为由予以拒绝。

相关报道: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