蔡伟聪(左一)在指导学生实习操作。 (资料图片)
虽然结束援疆任务已经半年多了,但全国对口支援新疆先进个人、福建省厦门工商旅游学校教师蔡伟聪仍时常想起远在千里之外的新疆学生,想起自己3年多忙碌而又充实的援疆生活。前不久,他还专门抽空回到新疆昌吉回族自治州吉木萨尔县中等职业技术学校指导专业教学,看望各族教师和孩子们。“两次援疆行,一生新疆情。”蔡伟聪动情地说,“我已经与这片壮美、神奇的土地结下了不解之缘,新疆就是我的第二故乡”。
福建厦门与新疆吉木萨尔相距约5000公里,2014年3月份,蔡伟聪告别家人,从东南沿海来到西北边陲,开展对口支教工作。迥异的环境,让初到新疆的他吃了不少苦头:嘴唇干裂、鼻孔流血、喉咙沙哑……然而,困难并没有让蔡伟聪退缩,他暗下决心:绝不在新疆虚度一天。
蔡伟聪结合自己的专业特长,在吉木萨尔县中等职业技术学校开设了汽车维修专业。他很快进入角色,着手制定了《汽车维修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为了让方案更具针对性,蔡伟聪先后走访了昌吉职业技术学院、新疆化工学校,考察众多汽车维修企业。“堪称昌吉州职业教育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的范本。”对蔡伟聪起草的方案,当地职业教育院校负责人如此评价。
紧接着,蔡伟聪根据学校教学特点和学生状况,为汽车维修专业的8门核心课程建立了《教学质量监控标准》,并配备了200多套考试题库、70套实训指导书和考核项目,初步形成了“人才培养—课程设计—教学质量监控标准—应知应会考核”一套完整的人才培养流程。
专业开设之初,蔡伟聪发现“一些学生不爱上枯燥的理论课,在课堂上经常打瞌睡”。他一边工作一边思考,不断完善教学思路,决心着手改革45分钟课堂教学模式,将理论教学与实训教学合为一体。
在学校的支持下,蔡伟聪主持建设了总面积800多平方米的汽车发动机实训车间、底盘实训车间、电气设备实训车间、综合维修实训车间和电工电子实训车间,车间配备了多媒体投影、计算机、实际操作设备和工具。
在主持建设车间的同时,蔡伟聪又加班加点编写了一套“理论实践一体化”教学方案,明确车间实训守则、实训指导教师职责和《安全操作规程》。他提出,每堂课授课教师要有20分钟至30分钟的多媒体教学,然后再分组实际操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