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新闻 > 中国新闻 > 正文

[中国梦实践者]中建钢构有限公司华南大区总工程师陆建新:高楼背后有“高人”

2017-10-30 17:45:55    央广网  参与评论()人

1994年,陆建新担任深圳地王大厦钢结构项目的测量负责人,这座高384米的大楼是当时亚洲的第一高楼。施工测量是超高层钢结构建筑安全稳定的基础环节。当时,国内还没有现成的经验可供借鉴。经过反复钻研,陆建新摸索出一个办法:采用传统的经纬仪垂直度观测与激光垂直投点量距两种测量方法,建立双观察复核系统。采用这一测量技术,控制钢柱总垂偏内倾为25毫米,外倾17毫米,仅为美国钢结构AISC标准允许偏差的1/3,创造了中国超高层钢结构施工测量的世界奇迹。

长期奋战在施工一线,陆建新攻克的施工难题很多。陆建新遇到的职业生涯“最严峻”一次挑战,则是深圳平安金融中心项目。用陆建新的话说,“项目施工过程中的几个技术难题犹如几座‘大山’一样让我非常难受”。

通常,一般项目的塔吊都装在大楼中心的核心筒内,这样塔吊容易固定,但不足之处是最多只能装3台塔吊。当时该项目业主希望缩短工期,塔吊数目要求增加到4台。陆建新反复斟酌后决定将塔吊布置安装到核心筒的外墙。这一做法当时在国内外建筑界还没有先例。4台塔吊每台自重达450吨,工作时经常要吊起100吨左右的钢构件。这些庞然大物如何像壁虎攀爬一样固定在外墙面是摆在陆建新团队面前的最大难题。历时两个月技术攻关,陆建新带领团队反复模拟验算、论证及图纸深化,终于研发设计了一套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支撑系统。

但是,支承架安装后,陆建新却发现部分节点板偏薄,且销轴直径偏小导致配套孔隙偏大,造成节点连接板安装歪斜,与连接的杆件非同轴传力,支承架存在发生倾翻安全事故的风险。当时,距塔吊首次爬升时间已经不多,如果不能尽快完成爬升,将影响整个工程的施工进度。

为解决这个问题,陆建新整整一个月没有睡好觉。最终,在对照所拍的大量现场照片以及与项目技术人员不断商讨对策后,陆建新亲自参与修改了销轴设计图纸,并奔赴销轴制造厂家监制出新的部件,成功解决了这一难题。

没想到,支承架安装问题刚解决,拆卸周转太慢的难题又来了。陆建新凭借几十年的施工经验,找出了一个既可提前完成拆卸,又能节省塔吊使用台班的办法:采用特制索具代替塔吊拆卸支承架,且在拆卸后,支承架不再堆放至地面,而是由索具悬挂在半空。这样一来,塔吊有更多的时间用于日常吊装,既能提高塔吊利用率,又可以缓解城市建筑红线内用地紧张的问题。

相关报道: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