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新闻 > 中国新闻 > 正文

京津冀基础教育深度合作持续 力求“1+1+1>3”

2017-10-27 10:00:56    央广网  参与评论()人

北京市教委主任刘宇辉对媒体表示,在京津冀教育协同发展过程中,首先要自觉打破自家“一亩三分地”的思维定式,跳出北京看北京,着力推动三地教育继续朝着目标同向、措施一体、作用互补、利益相连的路子走下去。

这样一组数据耐人寻味:2015年京津冀各级教育生均公共财政预算教育事业费,普通小学的经费投入,北京是河北省的3.52倍,普通初中的经费投入,北京是河北的4.23倍,普通高中为4.22倍,中职学校北京为河北的2.87倍,而普通高校为4.44倍……

教育部发展规划司有关负责人讲道,“必须看到,三地教育协同创新还存在诸多现实困难。比如,三地公共教育资源差距大,优质教育资源在城乡间分布不均衡。河北的基础相对薄弱,国民受教育年限河北省落后京津两到三年。”

北京优质教育资源走出去,“输血式”办分校只是其中一环,更重要的是“造血式”盘活薄弱地区的现有资源、整体提升当地的基础教育水平。这其中,师资力量的均衡是促进三地教育协同发展的决定性因素。目前,“河北省千名中小学骨干校长教师赴京挂职学习”项目已经实施,更多元化的形式、更有力的制度支撑亟待补充。

有专家表示,京津冀教育协同并不等同于北京支援天津、河北,也不是三地教育要素的简单累加。北京在教育理念、师资力量等方面占优,河北也有自己的优势资源,两地可以在协同机制中互通有无、功能互补,以他人之长补自己之短,通过资源调整,构建共享共赢的统筹模式,实现“1+1+1>3”的效果。

相关报道: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