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11促销规则 不该让人犯晕
电商本应明码标价,明示促销的价格,却故意在价格问题上玩花样,与平等、公平、诚实信用的经营原则背道而驰,并非文明、诚信经营的做法。
资料图:2016年双十一快递高峰期间,工作人员忙着分拣满地的快递。 武俊杰 摄
距“双11”还有近半个月,但战斗早已打响。打开天猫预售页面,几乎每个店铺都表示,预售商品价格低于“双11”,堪称全年最便宜。可要达到最低成交价,只有提前参加预售,经过一系列的叠加计算。电商的预售规则令人眼花缭乱,对各种叠加红包和优惠券、定金膨胀翻倍、支付尾款时减免、跨店活动等,很多市民开始抱怨今年“双11”预售规则太复杂,有市民甚至表示开始“怀疑智商”。(10月25日《大江晚报》)
电商平台制造了“双11”这一家喻户晓的大促新节,引领了时代购物潮流,也不断推陈出新,展示多种不同的促销技巧,不遗余力地培养消费者的网购欲望,不得不让人佩服。而诸多的促销活动究竟因何而吸引人呢?毫无疑问,价格是非常重要的一部分。
品牌、质量、价格是商品的三要素。当消费者确定心仪商品的品牌之后,质量与价格会起到决定性的作用。不过,无论品牌、质量还是价格,电商都不愿意让消费者轻易地进行比较分析。其原因是,名牌商品与普通商品的价格差距较大。重品牌,就要舍得花钱;重价格,就不能不放弃品牌及质量可靠性。而仅凭电商的几张图片、文字说明和一些技术检测依据,消费者是不能看到质量高低的。商家都在拼价格时,电商七手八脚,绕来绕去,很聪明地把消费者引导到价格和优惠力度标示面前,其目的就只有一个:让人晕。
电商让人晕的“双11”预售规则,未必就是欺诈。正如有市民说的那样,吃透商家的规则,并进行多种比较,参与秒杀、抢红包、刮优惠券、预付定金并及时支付尾款,看中的商品是可以讨到便宜,能够淘到廉价宝贝的。可这样一来,从10月20日至11月11日,消费者就得有耐心、拼眼力和智慧,持久关注相关商品活动。如果手慢了,购物车里的商品就没啥价格魅力了。消费者错失良机多付了钱,似乎怪不得商家。
不过,电商“双11”让人晕的预售规则,仍应抵制。消费者抱怨“双11”预售规则太复杂,怀疑自己的“智商”,感叹奥数能力差,实际上是对电商“双11”预售规则的不满,是对商家促销方式的反对。电商本来可以明示商品价格,却故意在价格问题上玩花样,就与平等、公平、诚实信用的原则背道而驰,是一种经营的倒退。
“双11”预售规则让人晕,消费者有权利说“不”,消费者协会等有理由约谈电商平台。《消费者权益保护法》第十条明确规定,消费者享有公平交易的权利,有权获得质量保障、价格合理、计量正确等公平交易条件。第十七条规定,经营者应当听取消费者对其提供的商品或者服务的意见,接受消费者的监督。“双11”预售规则存心不善,就不能坐视不管。促销应该让人高兴,而不是犯晕。
卞广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