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新闻 > 中国新闻 > 正文

两位院士拿到这个奖的最高奖!他们加起来近200岁

2017-10-26 09:15:56    中国青年网  参与评论()人

25日,92岁的中国工程院院士彭士禄和91岁的中国工程院院士黄旭华,在北京共同获得2017年度何梁何利基金最高奖项“科学与技术成就奖”。

中国工程院院士彭士禄 新华网 资料图

中国工程院院士黄旭华中国军网 资料图

说起两人的成就,一个不得不提的关键词就是“核潜艇”。

彭士禄是中国核潜艇和核电站事业重要的开拓者和奠基人之一。他曾担任核潜艇第一任总设计师,主持设计建造了中国第一座核潜艇陆上模式堆,并长期为中国核潜艇研制、升级改造和战略发展出谋划策。他还组织引进了中国第一座百万千瓦级核电站“大亚湾核电站”,为中国核电技术跻身世界第一阵营打下坚实基础。

黄旭华是中国核潜艇总体设计研究专家,为中国第一代核潜艇的从无到有、第二代核潜艇的跨越发展和第三代核潜艇的探索赶超作出了卓越的贡献。他曾主持制定了一代核潜艇与核动力协调总体方案,主持完成一代艇现代化改装,主持开展二代艇预研工作。

磅秤称、算盘算......核潜艇竟是这样造出来的

核潜艇是怎么造出来的?在参加央视《开讲啦》节目时,黄旭华院士曾公开过其中细节。

△第一代核潜艇工程四位总师合影(左起赵仁恺、彭士禄、黄纬禄、黄旭华)

1958年,国防科委组建,组成了研制导弹核潜艇的29人的小队伍,平均年龄不到30岁。

黄旭华回忆,当时国家连造个拖拉机都不容易,而更大的困难是手上没有任何资料可供参考。大家就从国外浩瀚的报刊杂志里找,寻找保密极高的核潜艇相关资料,用大海捞针的方式拼出了美国核潜艇的总体布局。

△091型核潜艇吊装鱼雷

潜艇的重心和重量直接关系它的不沉性,所以要求特别苛刻。没有高科技手段控制,就在船台入口处摆了个磅秤,只要拿进船台的不管是什么都要过秤并记录在案;施工过程中拿出船台的任何东西也要称一称。

相关报道: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