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网

设为书签Ctrl+D将本页面保存为书签,全面了解最新资讯,方便快捷。
军事APP
当前位置:新闻 > 中国新闻 >

德江傩戏——千年傩戏韵悠悠 穿越古今忆乡愁

德江傩戏——千年傩戏韵悠悠 穿越古今忆乡愁
2017-10-08 12:21:53 央广网

央广网贵阳10月8日消息(记者王珩 贵州台张勤月 黄静)流传于“中国傩戏之乡”——贵州省德江县乡野间的傩戏集宗教文化、民族文化、表演文化、服饰文化等于一体,是人们祈福安康、祈求风调雨顺、五谷丰登的一种古老的民族民间风俗文化活动,也被誉为“中国戏剧活化石”。千年腔调穿越古今,一个面具、一句哼唱都在古韵悠悠中讲述着岁月的故事。

秋日的清晨,德江县稳坪镇铁坑村在鸟鸣声中渐渐苏醒。从村民张怀清的家里传来阵阵锣鼓声,在他家的堂屋正中间,几位身着花衣服花裙的傩艺师随着古老的傩戏唱腔跳起了傩舞。这是张怀清特意为母亲70岁寿辰准备的礼物。而这场仪式的掌坛师是傩戏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安永柏,这是他当月在村民家中表演的第四场傩戏。

德江傩戏源于古时的傩仪,汉代以后,逐渐发展成为具有浓厚娱人色彩的礼仪祀典。稳坪镇是德江傩戏的发源地,因为大多在堂屋进行,因此在当地又被称为傩堂戏。明代中期,德江傩堂戏已发育成熟,表演主要以酬神娱人为目的。

今年53岁的安永柏14岁就跟随父亲跳傩戏,是安氏家族第五代傩艺师,安永柏在当地一直以跳傩戏为生,一场戏有2000元到3000元不等的报酬。

在安永柏眼里,傩戏不仅是一门谋生的手段,更是一种艺术。德江傩堂戏是集傩仪、傩歌舞、傩技、傩戏等为一体的独具魅力的原始剧种,其中的傩技绝活有开红山、上刀山、下油锅、口含红铁等;傩戏表演《关公斩蔡阳》、《八仙庆寿》和傩戏面具堪称中国一绝。

因为时常表演开红山,尖刀在安永柏的头上留下的一个无法愈合的三四厘米深的伤口,可以说见证了他近40年的傩戏生涯。自觉不再年轻的安永柏也招收了15名徒弟和他一起跳傩戏,其中就包括还没成家的二儿子安旭飞。

2006年,德江傩戏被列入首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包括安永柏在内的一批民间傩戏艺人也开始从堂屋走上更大的舞台,前往日本,韩国等地演出德江傩戏。前来德江考察傩戏的国内外专家学者也是络绎不绝,安永柏和其他傩戏艺人时常受邀到稳坪镇傩文化陈列馆为远方来的客人表演傩戏。

同样作为傩戏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在铁坑村,张月福的名字无人不知,67岁的张月福跳了半个世纪的傩戏,用他的话说,他天生就是跳傩戏的。“我也是从来就喜欢这个,爱跳爱唱。我们那个时候饭都不想吃,学校一放学把书包就背着去看唱傩戏,一直看到天亮。”

因为爷爷和父亲去世早,张月福没能从祖辈那里继承傩戏的技艺,祖辈留下来的戏本便成了他跳傩戏的启蒙。从房间里拿出十多本已经发黑的用麻线装订的戏本,张月福小心翼翼地翻开其中一本,犹如翻开了傩戏的前世今生。几十年里,张月福把这些戏本当宝贝一样收藏。正是这些戏本,让张月福从小就对傩戏兴趣浓厚,尽管没有祖辈的传授,他一边从戏本上学习,同时先后拜14位傩戏艺人为师,希望学到最完整的傩戏。和安永柏一样,已近古稀的张月福同样致力于傩戏的保护和传承,于是他寄希望于自己的两个儿子。谁知两个儿子学了一半,为了家庭要生存最后却放弃了。不甘心的张月福又把目光投向村里的年轻人,他始终认为要传承和保护傩戏首先得立足于本地。

2014年,德江县成立了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中心主任谯神勋介绍,傩戏立足当地传承,着眼外界推广正是非遗保护中心的重点工作。

9月7号这天,稳坪镇傩文化陈列馆里又响起了号角声,安永柏和张月福再一次受邀给从北京赶来为德江拍宣传片的导演何开成表演傩戏。 结束两个小时的傩戏表演已到傍晚时分,脱下面具的傩戏师们已是满头大汗,安永柏没有急着离开,而是高兴地和导演何开成聊起了拍摄宣传片的事情。而另一位傩戏艺人张月福背着自己的傩戏道具,借着傍晚的微光朝着家的方向走去。

和往常一样,吃过晚饭,张月福坐在阳台上点了一支烟,翻开戏本,唱起了祖辈留下来的傩戏唱段,古韵悠悠随着秋风在田野间回荡。

关键词:

相关报道:

    关闭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