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网

设为书签Ctrl+D将本页面保存为书签,全面了解最新资讯,方便快捷。
军事APP
当前位置:新闻 > 中国新闻 >

这片黑土地,有最深沉的爱——写在北大荒开发建设70周年之际(2)

这片黑土地,有最深沉的爱——写在北大荒开发建设70周年之际(2)
2017-10-08 10:01:52 新华网

一身报国有万死,双鬓向人无再青。70载春秋,北大荒人创造了一个又一个奇迹,把这里建成了中华大粮仓。开垦初期,北大荒年产粮只有0.048亿斤,1978年粮食总产突破50亿斤,1995年突破100亿斤,2005年突破200亿斤,2009年突破300亿斤,2011年突破400亿斤。

70年来,北大荒累计生产粮食7411亿斤,累计向国家交售商品粮6060.2亿斤。目前,黑龙江垦区耕地面积4300万亩,粮食综合生产能力稳定在400亿斤以上,商品粮调出量约占全国各省粮食调出总和的四分之一。

黑龙江农垦总局党委书记王守聪说,北大荒每年调出的粮食可供京、津、沪、渝四大直辖市和解放军等一亿多人一年的口粮供应。

引领农业供给侧改革,北大荒再出发

天风浪浪,海山苍苍。穿越70年时光,北大荒不仅为祖国生产粮食,如今也正在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中发挥着引领示范作用。

从开发之初至上世纪80年年代,北大荒主要种植小麦和大豆,产量低。1990年,北大荒开始“以稻治涝”,使2000多万亩低洼易涝田变成了丰产田。水稻已占北大荒粮食总产量过半。

玉米曾为北大荒的粮食产能做出突出贡献。荣军农场种植户王军从2009年开始种了300亩玉米,随着玉米临储政策的取消,今年他改变思路,分别种了双青豆、黑大豆、马铃薯等7种作物。

调减过剩农产品,增加有效供给,是北大荒人正积极推进的改革重点。2016年,北大荒调减玉米411.7万亩,增加大豆321.7万亩、杂粮30.5万亩,形成了粮经饲协调发展的种植业格局。

在“天下第一场”友谊农场,第五管理区第二作业站万亩标准粮田,道路两侧的水稻和大豆犹如绿色的地毯。

“今年,我们推行了精密播种技术,肯定又是一个丰收年。”友谊农场种植户孙德强今年种了300亩大豆。

关键词:

相关报道:

    关闭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