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非比勒陀利亚“孔子课堂”的老师们身穿中国传统服饰,教授当地人汉字书法。本报记者 李志伟摄
今天,行走在古老的中东大地——无论是金字塔下,还是佩特拉古城前,总能遇见热情的当地人,用中文“你好”打招呼。当地人听说我是中国记者,都会伸出大拇指,报以大大的微笑——中国和中东国家的纽带正愈结愈紧,蓬勃发展的祖国受到举世瞩目;古老的阿拉伯文明和中华文明彼此互相亲近、互相欣赏,更不需要太多的语言。
“中国人创造了奇迹!”来到土地干旱贫瘠的西非国家毛里塔尼亚,若不是亲眼所见,也很难相信“奇迹”的发生:中国专家在首都附近找到了地下淡水水源,打井18口,缓解了当地水荒难题;中国援毛塔畜牧业技术示范中心在荒漠上反复实验,培育出了新鲜瓜果。当地人感叹:“我第一次知道,自己国家的土地居然蕴藏着可能!”中国援外人在荒漠中开辟一片生机勃勃的“绿洲”,给世代放牧的当地人发展的希望。
“请像中国人那样快速、高效、高标准地按时完工!”烈日炙烤着辛勤劳动的中国和伊拉克石油工人,我见到他们的面庞上闪着微笑。“我们并不缺少资源,缺少的是中国伙伴的管理能力和执行能力。”在巴士拉的7天,成为我此生难忘的回忆——我见证中伊两国人民一起,用实实在在的建设驱散战乱的阴霾。“中国元素”正遍地开花,我们收获着感动。
中国国际广播电台埃及记者站首席记者张一夫曾随舰报道、记录下了一次由多国海军参与、多边合作解决地区安全问题的历史性过程——中国海军盐城舰和黄山舰先后在地中海执行叙利亚化学武器外运护航任务。
新华社联合国3月8日电(记者徐晓蕾)联合国秘书长南苏丹事务特别代表希勒8日说,尽管南苏丹和平协议得以持续遵守,但和平进程仍面临挑战。 联合国安理会当天就南苏丹问题召开会议
无国界医生组织工作人员(图源:美联社)原标题:南苏丹北部再遇动乱125名女性遭持枪暴徒性侵海外网12月1日电 当地时间11月30日,无国界医生组织(MSF)表示,在南苏丹北部城镇本提乌发生的暴力事件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