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新闻 > 中国新闻 > 正文

网络文学年均约5000人才缺口 却没有一家专门培养单位

2017-09-14 14:56:22    中国青年网  参与评论()人

人才是产业发展的基础,对于网络文学产业来说,培养具有良好的社会价值观念、具备深厚的文化素养和学术基础、熟知产业法规和市场规律、具备文化全球视野的高级人才,是网络文学产业的重要需求,为了行业健康发展需要直面人才培养的困境。

学生比老师“懂”

网文形成了独立评论体系

早期的网络作者基本处于自发成长状态。2004年到2006年之间,网络人才以数据和市场风向作为导向,VIP付费时代来临,读者开始“用脚投票”,作家是创新和市场开拓的第一主力。因此,2006年以后,接受培训成为作者的主动需求。

于是,一方面,作协开放官方资源。2009年鲁迅文学院开启网络文学培训班。另一方面,高等院校启动专业培养。中南大学网络文学研究团队是我国最早开展网络文学研究的学术群体,团队负责人欧阳友权教授是我国网络文学研究的开拓者和领军人物。该团队1999年即涉足网络文学研究领域,2000年开始发表论文,2004年建立湖南省社科重点研究基地“网络文学研究基地”,2012年、2013年先后组建成立湖南省和全国网络文学研究会,成为这两个学会的会长单位和秘书处单位。

2003年从北大博士毕业的邵燕君于2004年创立“北大评刊”论坛,2010年开始转向网络文学研究,2011年起在北京大学中文系开设网络文学研究课程,以选修课作为依托,率探索网络文学研究方法和教学模式。邵燕君曾谈到,2010年前后,她把目光转向了网络文学。这时的网络文学经过十余年的飞速发展已经非常强大,读者接近两亿,作者号称百万。按照业内人士的估计,当时网络文学与期刊文学的实力对比,大概是作者百倍之,读者千倍之。不仅如此,网络文学在十年的发展中已经形成了一套独立的“生产—分享—评论”体系,形成多姿多彩的“粉丝”部落文化。即使如此,当她决定转向网络文学研究时,很多人惊讶、不解,甚至认为是一种背叛。

“第一次在北大开网络文学的研究课程确实是一场学术冒险。因为,对于我们要研究的对象,所有选课的学生都比我这个老师懂得多。他们懂,但是他们不敢说。在他们的阅读经验里,读网络小说一直是一件不务正业的事,特别是上了中文系,在经典的威压下,更是上不得台面。我对学生们说:让我们先把所有的金科玉律都放在一边,回到一个朴素读者的本心。在我的鼓励和怂恿下,学生们拿出了他们深藏的最爱。他们给我带来了很多惊喜。”就这样,邵燕君一直从事网络文学研究,2014年招收了第一届创业写作方向的专业硕士,顺势推出了《网络文学研究与创作》这门选修课。

相关报道: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