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北京工作的90后刘莉习惯在网上租房、租车,她常常能享受免押金的“福利”,因为她在各个平台的信用分数都很高。
如今,人们凭借较好的信用记录,可以为自己争取到不少福利,可以免押金骑行、免押金借还、免押金租赁,办事时可以少交一些证明材料……
信用应用场景越来越多元,我国信用社会建设的脚步正在加快。然而,一些人在享受信用带来便利的同时,也不禁发问:谁能使用人们的信用信息?谁来评价人们的信用?怎么保护个人信息?近日,《工人日报》记者对此展开了调查。
一些企业既当运动员,又当裁判员
打开支付宝App,进入芝麻信用界面,用户凭借平台评估的信用分,除了可以免押金享受信用骑行,还在租车、租房、物品借还等方面有押金减免等“福利”。此外,信用分还可以用于婚恋交友网站的个人认证,开展“信用社交”。
芝麻信用是央行此前规定的8家个人征信试点机构之一。《工人日报》记者发现,与芝麻信用类似,多数试点个人征信机构,除了将个人信用信息用于信贷、融资等金融活动外,也更多地接入多元的经济社会场景。有一半以上的机构将信用信息作为出行、求职、社交等活动的评估参考。
对此,国家发改委城市中心综合交通规划院院长张国华表示,当前“征信”概念已经在外延、内涵和使用场景、应用规模等诸多方面产生巨大变化,互联网时代需要重新定义“征信”,看待信用的价值和建设路径需要面向金融服务领域之外更广阔的领域。
不过,也有专家指出,商业机构将信用机构的信用信息应用于各种场景时,需界定清楚信用信息的使用主体。
开鑫金服总经理周治翰表示,一些企业本身既有基础数据,又有借贷业务,再出个人征信报告,就会存在既当运动员,又当裁判员的问题,在程序上难以保证公平。
财政部中国财政科学研究院应用经济学博士后盘和林则直言,有关机构要坚持公平、独立的原则,应当避免利用信用数据为股东、关联机构谋取非对等的市场利益,防止征信企业利用垄断地位谋取企业利益,并对他人权利、公共利益造成侵犯。
“不知道自己的信用分是怎么算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