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广网鄂尔多斯9月13日消息(记者郑颖 金建军)“林场经营治理区域内本来就长了许多青草,我们还能在林间空地上种牧草,非常适合发展肉羊养殖业。前几年行情好的时候,我的肉羊一年出栏六七千只,能收入六七十万元。这两年行情不好缩小了养殖规模,可一年下来还能收入十几万元,依然十分可观。”鄂尔多斯市造林总场王爱召镇九大渠分场职工刘金蝉高兴地说。秋高气爽,天朗气清,走进库布其沙漠腹地的鄂尔多斯市造林总场经营区,放眼望去,林间草木茁壮成长,野花竞相绽放,飞鸟鸣叫嬉戏,鸡鸭啄食虫草,一派生机盎然、多彩秀美的和谐景象。
38年前,这里却是另一番景象,令人胆战心惊。那时,当地流传着这样一首民谣:沙上房顶住不成,十年种田九年空,家家户户逃外村,黄沙漫漫无人踪。市造林总场经营的库布其沙漠区,水土流失十分严重,植被稀少,除丘间低地等局部长有油蒿、籽蒿和沙米等植被外,其余均为沙海无边、鸟兽不落的不毛之地。当地的人们大多过着吃粮靠返销、花钱靠救济的艰难生活,甚至屡屡出现沙进人退、远走他乡的“生态难民”。此外,经营区内的八大季节性孔兑,每年都要向黄河输入大量泥沙,致使黄河河床不断抬高,严重影响着中下游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
“三十多年前,林场没来的时候,万台兴村周边全是明沙梁,土地也全部被沙化了,房前屋后都有沙圪梁,沙丘经常滚上房顶,晚上睡觉还得顶门,不顶门沙就从家里滚回来了,实在是太危险了。”今年70岁的苏二小老人,一直生活在中和西镇万台兴村,曾经的恶劣条件令他害怕而又无奈,“风沙天气特别多,而且风沙特别大,春季种地十分困难,刚长出来苗苗就被风沙刮死压死了,往往要种两三茬才能成活,产量特别低,生活十分艰难。”
1979年,伴随着改革开放的脚步和“三北”防护林体系工程启动的号角,鄂尔多斯市造林总场应运而生,一曲植树造林、绿化沙漠的绿色壮歌,就此开始响彻库布其沙漠腹地。
鄂尔多斯市造林总场总经营区位于库布其沙漠中东段,东起准格尔旗十二连城乡三十顷地村,西至达拉特旗中和西镇官井村,东西长约148公里,南北宽约14公里,总经营面积126.6万亩,与准达两旗的9个苏木乡镇、22个行政村嘎查、114个合作社相邻相伴,是国家确立的“三北”防护林重点建设单位,也是目前自治区经营规模和建设成就较大的国有人工公益型林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