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新闻 > 中国新闻 > 正文

72岁治沙“土专家”娄志平:黄沙百战穿身过,不固流沙终不还

2017-09-13 16:01:34    新华网  参与评论()人

新华网呼和浩特9月13日电 题:72岁治沙“土专家”娄志平:黄沙百战穿身过,不固流沙终不还

新华社“中国网事”记者魏婧宇

72岁的娄志平一生都在和绿色打交道。60岁前绿色是工作,从事园林绿化工作的他,希望染绿城市的每一个角落;60岁后绿色是梦想,他来到大漠治沙,发明新型沙障、提出治沙新理论,希望通过自己的努力变黄沙为绿海。

  将绿化工作从城市搬到沙漠

在山青水秀的浙江生活了58年的娄志平,第一次见到沙漠就被吓呆了。2003年,他怀着看大草原的愿望来到内蒙古,却在磴口县见识了肆虐的风沙。

“风沙一起,就像一堵沙墙,转眼房子就被埋没,十多米高的梨树都能被压倒。”十多年后再回忆起在磴口初见沙尘暴的情景,娄志平连连用“可怕”来形容。从那时起,干了一辈子园林工作的娄志平萌生了将绿化工作从城市搬到沙漠的念头。

2005年,正式退休的娄志平来到磴口,开始向黄沙“宣战”。他每天带着1公斤酸奶和2个馒头进入沙漠,太阳落山后才出来。在沙海泡了几个月,他渐渐摸清了沙漠的脾气。“沙漠中的沙子好像长着腿,风一来跑得飞快,种下的树苗转眼就不见了,所以治沙的第一步是用沙障固沙。”

寻找合适的沙障成为娄志平治沙过程中的第一块“硬骨头”。他观察过常用的草方格、水泥方格沙障,固沙效果好但是成本高,也尝试着自己设置直立型沙障,抗风效果却不理想。通过不断调整沙障的角度和材质,娄志平发现将两片网笼片相互依靠摆成八字形,既可以拦截流沙,又不容易被风掀翻,“八字形网笼沙障”就此诞生,内蒙古科技厅对他发明的沙障给出“在工程固沙方面达到国内领先水平”的评价。

结合在治沙一线的长期观察,娄志平又提出“沙障与沙漠地貌顶部相结合”的治沙方法,在流动沙丘顶端设置沙障,把流动沙丘从向前流动变为向上堆高,逐渐形成一道“阻沙长城”。在磴口的乌兰布和沙漠和宁夏沙坡头,娄志平的固沙理论转化为实践,相继取得成功。

  将固沙术从一片沙漠推向整个荒漠区

相关报道: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