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新闻 > 中国新闻 > 正文

这些标签正在褪色——新数据颠覆中国西北角旧印象

2017-09-12 09:52:32    新华网  参与评论()人

新华社银川9月12日电  题:这些标签正在褪色——新数据颠覆中国西北角旧印象

新华社记者曹健、张亮

大漠孤烟,黄沙漫道。千百年来,苍茫萧瑟的意象在边塞诗人的作品中代代相传。时至今日,再看中国西北角,土地还是那片土地,但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推进和科技进步,那里正不断发生可喜的变化。

  西北腹地?开放前沿!

长期在青岛生活、以港口贸易为主要工作的焦建民,却来到了离海千里之遥的乌鲁木齐,担任青岛港国际货运物流有限公司驻新疆办事处主任。

今年6月,乌鲁木齐-青岛港-孟加拉海铁联运班列首次开行。“青岛港西移,可以说是把4000多公里外的‘码头’搬到了新疆。”焦建民说,乌鲁木齐至青岛再到孟加拉国,实行联运后比原来节约近半个月时间。

焦建民千里觅商机只是近年来西北加大开放力度的一个缩影。近年来,抢抓“一带一路”建设机遇,西北各省区纷纷发挥各自的独特优势,通过开通国际货运班列、加快空中通道建设、口岸开放等多种手段加大开放步伐。

志合者不以山海为远。宁夏依托中国—阿拉伯国家博览会平台,大力发展与阿拉伯国家的经贸关系,与沙特、阿曼、毛里塔尼亚等合作建设的境外产业园助力国内企业走出去。随着银川-迪拜、银川-曼谷等航线的开通,银川航空口岸国际旅客吞吐量跨越式增长,2016年同比增长72%。

陕西省是古丝绸之路的起点。如今,一列列国际班列从古城西安起步,再续丝路辉煌。“长安号”国际货运班列2013年开行以来运行车数突破万车,将大量“中国制造”运往中亚5国。

  资源匮乏?风光无限!

风沙大、烈日晒,这是西北给人的固有印象。这一环境特征虽未改变,然而换一种资源观来看,“无限的风光”是宝贵的清洁能源,是值得西北各省区大力挖掘的“宝藏”。

灵州—绍兴±800千伏特高压直流输电工程灵州换流站在完成这一千里输送中,其作用相当于人的大脑。记者在灵州换流站看到,这个工程相当复杂,占地400多亩的换流站内密密麻麻、高低错落地布满了各种输变电装置,给人一种“大国工程”的震撼感,而不远处风电场的一片片硕大的风机叶片随风转动。

关键词:西北

相关报道: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