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新闻 > 中国新闻 > 正文

“炼金师”彭金辉:梦起云滇 功不唐捐

2017-09-06 09:02:13    中国青年网  参与评论()人

新华社昆明9月6日电题:“炼金师”彭金辉:梦起云滇 功不唐捐

新华社记者许万虎

都说云南美,可在不同人眼里,她的美却千差万别。在学者彭金辉看来,家乡不仅山水奇秀,更是一个斑斓的有色金属王国。打小他就清楚,“云南多好山,好山藏好矿”。

1981年秋,17岁的彝家小伙彭金辉从家乡普洱启程,只身赴昆明求学。一同装进行囊的,除了那颗向往外面世界的心,还有那些从来也看不厌的青山。

云岭绵延的山,养育了淳朴的乡民,可“好矿待锤炼”,难助一方繁荣。对于这一点,彭金辉念念不忘。踏入昆明工学院,选择有色金属冶金专业,他没有半点迟疑。

理论课本堆积如山,实验室里挥汗如雨,求索新知一点也不轻松。而彭金辉从未放弃。他本硕博连读一气呵成,不忘初心,变身冶金行家里手。

读博期间,他投身微波冶金新技术,对传统冶金高能耗、污染重“耿耿于怀”。于是,他昼夜不息,伏案攻坚克难,终于迎来一次惊喜的发现——微波加热可短时间迅速将矿物加热至高温。彭金辉说,利用微波优势,传统冶金工艺将得到优化,且高效、节能、环保。

但冶金技术创新并非朝夕之功。为磨炼技艺,博士毕业两年后,他先后赴英德深造,主攻“材料合成与加工微波应用”。

身在他乡,心念故土。彭金辉深知祖国培养自己的殷殷期望,肩上的责任沉甸甸。他潜精积思,与世界顶尖专家不断学习、切磋。

一晃就是六年,他先后入列德国卡尔斯鲁尔研究中心和英国布鲁奈尔大学博士后,借天赋与汗水,圈业界一席之地。而国际荣誉和掌声,海外平台和待遇,这些让许多人舍不下的东西,在彭金辉心里却不成眷恋。

也许只有在故土,才有雄鹰翱翔的蓝天。对彭金辉来说,回国施展拳脚、造福家乡父老的心思,从来都装得满满的。

学成归国,山河如旧。彭金辉却已告别儿时眼光,此时的他,“看山不是山,望山皆富矿”。

进入21世纪,国内战略性新兴产业寻找低能耗、高资源利用率和高产品附加值的发展路子,冶金行业也不例外。于是,他重返梦想启程的地方,扎根边疆,立足云南,在冶金领域埋头苦干。

关键词:冶金

相关报道: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