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新闻 > 中国新闻 > 正文

山西:做好农业“加减法” 加快玉米“去库存”

2017-09-04 17:00:58    新华网  参与评论()人

  小杂粮:让农民告别“懒汉田”

山西号称“小杂粮王国”,然而前些年由于玉米种植省工省时,是农民青睐的“懒汉田”,面积连年扩张,导致小杂粮面积萎缩严重。2000年山西小杂粮种植面积2000多万亩,总产近30亿公斤;而到了2015年,小杂粮种植面积则萎缩至1500万亩,总产量已不足20亿公斤。

如今,随着玉米生产过剩,越来越多的人将目光又投向了小杂粮。杨耀堂是沁县南里乡中里村的农民,去年种的玉米产量虽不低,但价低难卖让他发愁不已。今年杨耀堂决定拿出一半地改种谷子。

发展小杂粮,是山西农业结构调整的需求,更是一个重要的特色产业扶贫工程。据统计,在山西58个贫困县中,小杂粮生产县就占到42个,发展杂粮产业,已成为新形势下产业扶贫的重要抓手。

在岚县顺会乡,“岚州香1号”小米的种植已经辐射到全乡500多户、1000多亩,今年的产量将达30万公斤。“我家种的就是‘岚州香1号’小米,去年1亩地产下了300公斤,6亩地卖了12000多元。”顺会乡刘衬会村村民温宝亮说。

“借助小杂粮,完全能实现贫困户增收致富的梦想。”岚县县长乔云说,目前全县小杂粮种植面积达到15万亩,每亩可为农户提供纯收入1200元以上。

山西省农业厅种植业处副处长孙跃武表示,到2020年,山西的杂粮面积将要发展到1600万亩以上,亩产提高20%以上,努力建成全国优质杂粮示范基地。

中药材:农民转型变药农

“8亩板蓝根收入1万多元,这是我们想都不敢想的事儿。”在右玉县李达窑乡黄家窑村,贫苦户张建平掰着手指算去年的收入。

“过去我们村种玉米的多,由于缺水,亩产量只有八九百斤,‘靠天吃饭’只能挨饿受穷。”黄家窑村村支书张宝军说,“去年,我们村试种了230亩板蓝根,市场上很好,不少人都脱了贫,今年大家种药材的积极性更高了。”

中药材产业增收效果明显,受到广大农户欢迎。目前,山西省中药材种植面积已有265万亩,占全国中药材种植面积的12.6%。

在长子县,陈菁土地托管专业合作社理事长陈菁告诉记者,现在不论是大户还是散户,对于种植玉米的积极性都在迅速下降,向中草药等高附加值作物进行调整,是很多农户的做法。

相关报道: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