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新闻 > 中国新闻 > 正文

山东省中医药大学终身教授、首届“国医大师”张灿玾去世

2017-09-03 21:55:50    中国青年网  参与评论()人

在济南市历下区的一栋住宅楼里,有一略显破旧的普通居室。在这个七八十平米的斗大房间中,整整三四面墙的书架上,都摆满了各种古籍。除了医学典籍外,还有史书及地方志等与医学看上去并不相关的书籍。这所简朴的住处,便是张灿玾的“琴石书屋”。

“老师爱书如命,年轻的时候家庭贫困,除了留下必要的生活费以外,全部都用来买书了。”李玉清说,老师身体好的时候,常常叫上学生一起逛书店,每次去都不会空手而归。在老师的影响下,她也形成了逛书店买书的习惯。

而平时不管多么繁忙,张灿玾都没放弃对传统典籍的研读,以至于到现在,对于《黄帝内经》等经典中的段落,他都是张口就来。“《黄帝内经》老师研究了一辈子。”李玉清说。

张灿玾一直都致力于中医文献研究并著书立说,借此传承自己的医术和经验。从2012年10月重新修订《黄帝内经文献研究》开始,张灿玾坚持每年以100万字的速度,整理自己学医的经验,三年的时间就整理出版了400万字的著作。

89岁高龄仍收徒,桃李满天下

1958年,张灿玾调入山东中医学院(后更名为山东中医药大学)工作。自此,开始了他人生中的执教生涯。他呕心沥血,培养出一批又一批中医药人才,可谓桃李满天下。

在多年的教学工作中,张灿玾总是言传身教,追求学术的极致。山东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科技处处长谭奇纹是张灿玾2000年招的博士生,老师严谨的治学态度让她记忆最深。“有一次,老师为了让我准确理解《灵枢》中的一句话,查找了汉代以前的所有关于针灸的论述供我参考。这让我在之后的工作中养成了一丝不苟的严谨作风,使我终生受益。”

在李玉清看来,老师对学生学术深度和广度的要求也十分严厉。即使在工作后,她也时常受到老师的鞭策。“每次去老师家里拜访时,总会跟我讨论最新的学术观点,指出学术研究上的不足。”

时至耄耋高龄,张灿玾依然在孜孜不断地传承中医文化。去年七月份,时年89岁的张灿玾教授还新收了5名徒弟。在当时的收徒仪式上张灿玾说,收徒是一件严肃的事,一日为师,终生为父,他看重“以德为先,得其人乃传。”尽管他对师承教育非常重视,但对收徒却异常严格。行医近70年,教书大半辈子,加上新收的5位徒弟,所收徒弟竟不到10人。

不论学生的身份、学历,只要是脚踏实地用中医为老百姓解除病痛,想要提高医术的,张灿玾还会主动收他们为徒。2009年为响应中央“中医向农村发展”的号召,张灿玾还招收了福建的许文灿、李宝泉两名乡镇中医为徒,并加以悉心指导。

相关报道: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