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新闻 > 中国新闻 > 正文

贵州:加快融入“一带一路”战略 推动更多企业“走出去”

2017-09-02 10:16:04    中国青年网  参与评论()人

人民网贵阳9月1日电(黄娴 王钦)“这些年,贵州充分利用国际国内两个市场、两种资源,鼓励各行业各类所有制企业开展对外经济合作业务,以点带线带面、抓大促小、做大总量,‘走出去’取得了丰硕成果。”8月31日,在贵州省加快融入“一带一路”建设及国际产能合作专题培训会上,贵州省商务厅副厅长马雷说,在“一带一路”背景下,贵州企业要更好地“走出去”。

马雷分析,“走出去”是贵州现阶段及今后一段时间内实现跨越式发展的重大抉择,在市场经济主导下,走出去“有利可图”,并且还具备了天时地利条件,从横向上看,贵州是中国国家战略布局中的长江经济带与珠江经济带的中间带;从纵向上看,贵州是中国西部陆上丝绸之路与海上丝绸之路的重要连接线,交通区位优势明显。

近年来,贵州不断抢抓发展新机遇,积极融入“一带一路”国家开放战略,进入高铁时代,开启了大数据时代,走向生态文明新时代,探索发展新路径、积累新经验,加快推进传统经济向开放型经济转型,逐步形成了开放带动、创新驱动的新格局。“走出去”总量大幅提升、主体不断壮大、领域逐步拓宽,为贵州经济发展营造了良好的外部环境。

“十二五”期间,贵州对外投资企业增加57家,对外投资主体增长5倍。截至2017年6月,贵州拥有“走出去”经营资质的企业共有142家,其中,对外承包工程类企业47家,境外投资类企业94家,对外劳务合作公司1家。贵州“走出去”实体涌现了中铁五局、水电九局、七冶建设、西南能矿、中国电建贵阳院等一大批骨干及优强企业。

马雷认为,加快融入“一带一路”战略,需要灵活调控红绿黄信号灯,为企业走出去保驾护航。因此,对国家鼓励或允许“走出去”行业,要大开绿灯,为企业融入“一带一路”撑好保护伞;同时还要加强事中事后监管,力求稳妥,适时开启黄灯;并且守住底线,不碰红线,对于国家阶段性或长期禁止的行业,要敢于亮出红灯,才能为企业“走出去”提供便利。

截至目前,贵州“走出去”企业在境外承揽的对外承包工程行业从单一的房屋建筑、交通基础设施逐步向水利、石油化工、电力、工业建设等领域扩展;在境外开展投资业务从批发零售业、制造、采矿业、商务服务业逐步向金融业、餐饮业、农业、科研等领域延伸,工程足迹遍布马来西亚、斐济、沙特、毛里求斯、白俄罗斯、智利等66个国家和地区。

相关报道: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