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新闻 > 中国新闻 > 正文

大森林里的“科技之眼”——长江上游天然林保护区逐渐进入科技护林时代

2017-08-30 11:22:03    新华网  参与评论()人

“用无人机监测森林病虫害,可以对枯死木、变色树、异常林分类进行精确定位,为林业有害生物预测预报提供科学有效的依据。”神农架林业管理局森防站负责人华祥介绍说,6万多亩森林,无人机只需两三个小时就能准确掌握情况。“用传统的人力调查手段,走一遍需要十几天。”

防火始终是森林管护的重中之重。

重庆四面山林场大洪海管护站站长黄昌禄今年59岁,他经历了林场40多年的发展变迁。他说,现在已“机器换人”了,在重点林区尤其是每个进山路口卡口安装的全天候监控系统,能够自动捕捉图像,后台监控系统进行比对分析,一旦发现疑似火情便立即对相应区域定位、标红,并发出报警声,“林场就像装上了千里眼。”

记者在四面山林场防火指挥中心看到,一个大屏幕上显示出林区重点道路、水源、危险源等上万个防火要素,实现了日常巡护管理、烟火自动报警、扑火辅助指挥等多个功能。

目前,重庆市在缙云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江津区、永川区、南川区、丰都县森林集中成片、人员进出频繁等区域积极推行远程视频监控设施护林,投入经费约3600万元,设置远程视频监控器约180个,监控森林面积约400万亩。

“以前每到森林防火期,压力大睡不着觉。”贵阳市森林防火指挥办公室主任吴正星说,2010年元宵节期间全市发生了疑似300多起火灾,接到2000个报警电话,不但人疲于奔命,防火效果还不明显。自2012年建立大数据森林防火系统以来,实现了对每个火灾高频点进行提前预防、靠前处置,全市森林火灾发生次数比过去减少了50%以上。

在云南省林业厅工作了17年的“老天保”马明说,山里没有路、没有地名的情况很多,打电话报案具体位置有时说不清楚,现在通过智能防火系统,森林公安就能第一时间赶到事发地点。(记者:储兴华、李力可、杨洪涛、李平、徐海波、侯文坤)

相关报道: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