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新闻 > 中国新闻 > 正文

“量子追梦人”潘建伟:科研雄心在祖国“一飞冲天”

2017-08-29 17:15:30    新华网  参与评论()人

新华社合肥8月29日电 题:“量子追梦人”潘建伟:科研雄心在祖国“一飞冲天”

新华社记者徐海涛、董瑞丰

“近代科学没能在中国诞生,中国人能不能赶上科学前沿、引领重大创新?”潘建伟说,“中国科研工作者都憋着一股劲儿,希望通过自己的努力证明,不仅在国外可以做得很优秀,在国内也能做出很好的成就。”

潘建伟,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常务副校长。利用去年8月发射的全球首颗量子科研卫星“墨子号”,潘建伟团队近期连续实现“千里纠缠、星地传密、隐形传态”三个国际科研重大突破。他的“量子雄心”,在祖国的创新热土上,一飞冲天。

  留学欧陆,出国是为了更好的回国

潘建伟的“量子梦”始于20多年前。

1992年,中科大本科生潘建伟在毕业论文中,不乏莽撞地向“不合常理”的量子力学理论提出质疑。

“我试图在论文中找个例证,来否认这个理论。”正是在这次“挑战”中,潘建伟迷恋上量子世界的奥妙与未知。从此,他将量子作为一生的研究方向。

当时中国的量子物理研究,无论理论还是实验都远远落后于国际先进水平。1996年,潘建伟来到量子力学的诞生地奥地利,进入因斯布鲁克大学攻读博士学位。

在量子物理学大师塞林格教授带领下的科研小组里,潘建伟很快崭露头角,1997年以他为第二作者的论文“实验量子隐形传态”,被美国《科学》杂志评为年度全球十大科技进展。

但成为国际一流学者并不是潘建伟梦想的全部。

第一次见到导师时,赛林格问他:“潘,你的梦想是什么?”“我的梦想是,在中国建一个和这里一样的世界一流的量子光学实验室。”

追随梦想,潘建伟2001年回到祖国,在中国科大与同学杨涛一起组建量子信息实验室。

在基础极为薄弱的状况下,潘建伟组织科研队伍、开展实验室建设,同时与国际先进研究机构保持密切联系。他“国内国外两边跑”,在奥地利维也纳大学、德国海德堡大学等机构从事合作研究。

量子信息研究集多学科于一体,要想取得突破,必须拥有不同学科背景的人才。多年来,潘建伟一直有针对性地选送学生出国留学,把他们送到量子信息研究的优秀国际小组加以锻炼。

关键词:潘建伟量子梦

相关报道: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