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新闻 > 中国新闻 > 正文

政务微博“暖新闻”暖网友心

2017-08-28 09:05:49    新华网  参与评论()人

“@济南中院”力践司法公开。2017年6月27日,“@济南中院”对张琅琅、泮斌斌贩卖运输毒品案进行庭审直播,将案件细节和审判流程向公众全面展现,用公开促公正,维护了自身的公信力和权威性。另外,自2015年3月起,“@济南中院”还在网上发起了“小槌说法”的话题,其导语为:纪小槌创作组,为您及时发布法治资讯。微博运营负责人陈茜对海外网说:“纪小槌不是某个人,是一个群体。纪小槌是我们济南中院新闻宣传的形象代言人,既有法槌之意,又有打造新闻精品的涵义。”

“小槌说法”会经常对老百姓关心的法律问题进行普法,图文并茂,深入浅出。这些普法或为原创或为转发,但都直面当下最热门的话题,切切实实将普法宣传落到了实处。

“@昆明发布”微博巧回应,让危机变转机。5月21日,一则“中国留学生毕业演讲”视频刷爆网络,演讲者所谓“在家乡(昆明)出门不带口罩可能生病”等“雷语”引发众怒。针对演讲者对昆明空气质量的贬低,“@昆明发布”22日以轻松诙谐的语言“怼”了回去:“这个锅我们不背”,并用数据说话,向网友科普了昆明的良好空气质量,对昆明青山绿水的旅游环境来了一番宣传。化解危机的同时,更是收获了一众网友的称赞,可谓“一举两得”。

多重优化创新更上层楼

人民网舆情监测室总结道:政务微博发展呈以下特点:首先,政务微博的策划运营能力持续提高,在内容、形式和技术上多重创新,与时俱进,紧跟当下热点与民互动。其次,政务微博对突发事件的响应速度进一步提高,对事件的通报愈加清晰详实,促进了官方与网民的良性互动。另外,政务微博持续推进线上线下联动,“政府O2O(线上到线下)”效率大幅提高,服务全面升级。

尽管政务微博运营实效不断提升,但仍有一些问题需要改进。《报告》也指出,近期部分政务微博在热点事件中表达过于个人化、情绪化,片面追求与自身业务无关的舆论热点,有悖于政务微博的官方立场,对政府公信力造成一定负面影响,这些现象值得警惕。

8月3日,新浪政务新媒体榜单在官方账号“@政务风云榜”上发布《关于加强政务微博排行榜管理的公告》,斥责盗号行为。有网友评论:政务微博“被盗号”始于久不更新的“僵尸化”。微博平台应该通过周期性盘点、主动线下沟通、去V认证等手段,移除“僵尸”,防止“盗号”。

《报告》还总结了政务微博发展的趋势:国际事件渗入国内舆论场,政务微博需增国际视角;突发事件回应迅速,矩阵化应对成常态;用优质UGC(用户原创内容)来丰富内容广度,等等。

在“互联网+政务”的大势下,更具成效的矩阵式政务服务将助力政务新媒体工作的开展。政务微博的姿态从与网民平等对话向亲密无间发展,不管是面对重大突发事件还是常规舆情回应,其态度都变得更加主动、坦诚。各种政务新媒体不打官腔,能办事,会卖萌,敢辟谣,不仅巩固了自身公信力,也换来了政务机构与网民间更多的良性共振。(海外网 崔玉玉)

相关报道: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