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新闻 > 中国新闻 > 正文

杨振宁恢复中国国籍 转为中科院资深院士

2017-08-24 19:26:24    中国青年网  参与评论()人

吉林大学教授邹广田

清华大学原子分子测控科学中心主任李家明

中国工程物理研究院研究生院院长孙昌璞

北京应用物理与计算数学研究所研究员贺贤土

北京应用物理与计算数学研究所研究员江松

众多物理学家们齐聚一堂,祝寿的方式也不一般,“量子通讯之父”潘建伟在会上作了题为“‘墨子号’卫星与量子网络”的特邀报告。

潘建伟

出生于1970年的潘建伟,人生中创造多个“奇迹”。他27岁入选美国《科学》杂志“年度全球十大科技进展”;31岁任中国科学技术大学教授;32岁入选教育部“长江学者奖励计划”特聘教授;41岁当选为中国科学院院士;42岁斩获得国际量子通信大奖;45岁以第一完成人获得国家自然科学一等奖……他带领团队研发的世界首颗量子科学试验卫星“墨子号”成功发射,标志着中国在量子通讯领域领跑全球。

就在8月10日,世界顶级学术期刊《自然》杂志又登出了潘建伟团队的最新成果:他们借助量子科学卫星“墨子号”,成功向河北兴隆地面站分发了量子密钥,最远距离达到1200千米,平均误码率仅有1.1%。

为杨振宁祝寿的30多位院士里,不少都是国家科学技术奖励大会的“常客”。赵忠贤院士在1989年获得国家自然科学奖集体一等奖,2013年又获国家自然科学奖一等奖,还曾两次获二等奖。

赵忠贤

今年1月,75岁的他登上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的领奖台,也是获奖者里的首位“40后”。赵忠贤专注高温超导研究40年,人类发现超导百余年来,高温超导总共出现了两次重大突破,他都抓住机遇且取得重要成果,并带领中国超导研究团队在国际“超导大战”中异军突起。

据媒体报道,20世纪90年代,高温超导研究遇到瓶颈,赵忠贤和团队由此坐了近20年的“冷板凳”,精打细算从淘汰物品里刨设备。“热的时候坚持,冷的时候坚持。”最终团队在2008年合成出绝大多数50K以上铁基超导体,又创造出大块铁基超导体55K的世界纪录,掀起高温超导新热潮。

相关报道: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