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新闻 > 中国新闻 > 正文

1999年后高校扩招影响几何 加剧城乡教育不平等

2017-07-14 04:52:45    科技日报  参与评论()人

原标题:1999年后的高校扩招影响几何

6月19日,大学毕业生抛起学士帽拍摄合影。当日,南京东南大学为2017届本科毕业生举办毕业典礼。中新社记者 泱波 摄

  6月19日,大学毕业生抛起学士帽拍摄合影。当日,南京东南大学为2017届本科毕业生举办毕业典礼。中新社记者 泱波 摄

闫雅琪 叶 华

过去20年间,中国高等教育逐渐实现了从精英教育到大众教育的普及,而国家正是这一历程的主要推动力量。

在改革深化时期(1992—2003),教育的市场化、地方分担教育支出等制度改革,使教育机构成为独立的利益主体,家庭的教育成本上升。随着义务教育和高中阶段教育的普及,教育机会的不平等更明显地体现在高等教育中。

1999年,教育部出台《面向21世纪教育振兴行动计划》,拉开了高等教育改革的序幕,扩大高等教育规模是其中的一个主要目标。2014年,高等教育的毛入学率达到了37.5%。与1998年相比,普通高等教育学校的数量和学生规模都有了大幅度的增加,本专科毕业生人数从82.98万人增加到了659.37万人。

随着时间推移,受到扩招影响的学生逐渐入学、毕业,走进社会,高等教育扩张的利弊也开始显现出来,引起了广泛的讨论。

其中,核心问题有两个,扩招后谁能够获得高等教育,上大学是否能带来更好的回报?

家庭背景仍是子女获得教育最主要因素

那么,高校扩招政策对高等教育的获得产生了怎样的影响?这些影响通过什么机制发挥作用?

在教育不平等的研究中,家庭背景普遍被认为是影响子女受教育程度的最主要因素。多项研究表明,在家庭背景上具有优势的阶层能够为孩子提供更好的经济、文化、社会资源,从而使他们获得更多的教育机会。

从世界范围来看,很多国家和地区都经历了高校入学规模的迅速增长,高等教育正在朝着普遍化的方向发展。通过对不同世代的比较研究发现,教育扩张使家庭背景对教育获得的影响发生了变化。

爱尔兰、美国等国家的研究表明,扩招并没有减弱教育获得的阶层不平等,甚至在某些方面加剧了这种不平等。

相关报道: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