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新闻 > 中国新闻 > 正文

歼-8总师冒风险上天 打掉这个10年“拦路虎”(2)

2017-05-30 12:55:14    中国网  参与评论()人

这一挡,就是近十年。

这期间,顾诵芬始终没有停止探索的脚步:“飞行就是御风而行,困难是阻力,更是飞升的动力。没有实现超音速、性能不达标,对我们来说就是失败!”

通过不懈努力,顾诵芬解决了跨音速的抖动问题。然而,在超音速飞行中,飞机再次出现抖动。当时,受条件所限,没有检测场所和设备。顾诵芬大胆地提出,把红毛线粘贴在机身上,通过观察毛线流动情况来测试机身数据。

主意是好,但怎么观察?当时,没有先进的摄像器材用于航空拍摄,无法近距离观察毛线流动情况。顾诵芬又站了出来:“我坐歼教-6飞机上天,直接跟在试验飞机后面用望远镜看。”

对于从未受过飞行训练的顾诵芬来说,飞行中5个G的过载对身体是很大的考验。而且,上飞机就意味着与风险为伴。

为了获取第一手数据,顾诵芬说服领导,瞒着爱人,先后3次乘歼击教练机上天。为了观察得更仔细,当时两架飞机间隔最小只有5米,歼-8机身上一圈舞动的红毛线,近在眼前。

经过反复观察和大胆尝试,顾诵芬找到了抖动原因,彻底排除这个困扰研发团队近十年的技术难题。

1979年12月,我国第一款高空高速战机歼-8定型,标志我国航空工业从仿制走上了自行设计的道路。

御风者,必善假于物。在顾诵芬看来,科研工作者只有学习和掌握当今世界上最先进的科技,才有自主创新的基础。

在顾诵芬看来,第一代航空设计专家们,白手起家,困难重重,留下太多遗憾;如今,新一代飞机设计师,迎来了航空业发展的黄金时代,鲲鹏展翅,离航空报国梦更近了一步。

壮心未与年俱老,一生钟情翼冲天。如今,80多岁高龄的顾诵芬尽管已经离开科研一线,但思想从未停止过飞翔……

来源:解放军报

关键词:顾诵芬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