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新闻 > 中国新闻 > 正文

雄安新区设立 当地政府电话被媒体打爆名片成山(3)

2017-04-09 09:21:52    经济观察网  参与评论()人

2017年4月1日下午,在雄县S042号公路雄州路旁的厂房里,和往常一样戴着蓝色口罩,往压膜机上安装半成品薄膜滚筒,呼吸着加热工序散发出的浓重的塑料气味时,张春华毫无征兆地成了新区人。

张春华是西候留村人。作为雄县10个塑料制品专业村之一,西候留村在上世纪70年代已经开始有生产塑料制品的作坊。村里每个生产队都有塑料生产作坊,生产队里的10几个人为了挣工分,很多人去制作塑料袋。那时的塑料制品均是手工制作,原材料从北京房山买回。塑料袋尚不注重质量,做出来成品就有人要。

生产队解散之后,为生产队在外地联系业务、掌握外地客户的村民开始以小作坊形式生产,吸收了一部分村民就业,他们的客户主要是京津冀地区。挣了钱的村民逐渐成立公司,向正规发展。1986年以后,公司开始普遍存在。张春华现在用的制作机器90年代后才在本村出现,当时他还是一名塑料厂的工人。1996年辍学后,他一直在雄县一家塑料公司打工。2003年,他投资10多万元,开了自己的公司。他的公司所在的街上,50米的距离内分布着9家塑料相关公司。

张春华和他的公司发展的缩影,就是华北地区乃至整个中国地区在过去30年的惯常发展轨迹。他们承接了上一轮改革开放带来的机会,实现了基本的财富自由之后,开始耕耘传统的产业。但现在,雄安新区人的身份,将可能推着他和他的公司以加速度向前跑,他需要考虑如何适应这种变化。“政府肯定不让干了。”4月4日下午,张春华站在他的塑料厂门口,戴着一副蓝色口罩。张春华已经是一家100平米左右小塑料厂的厂长,他的厂子日常工作只需两个人,用进来的半成品生产塑料袋。他刚刚驱车到白沟,为客户送一包塑料袋。来回30公里,耗时约60分钟。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