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常给思想“自留地”除除草
■肖志超
因为有了微信“朋友圈”,官兵们拥有了交流感情、传递信息的全新平台。在这里,既能凭意愿发布生活点滴,也能随心情分享心灵感悟,不用做笔记,也无需写汇报,“朋友圈”几乎可以说是块没有门槛的思想“自留地”。
然而,这块“自留地”因为连接着互联网,注定又是开放的,每个人都是主动传播者,又是被动接受者。正因为如此,每个官兵在“朋友圈”的表达就如同在空气中轻微颤动的蝴蝶翅膀,有可能引起太平洋的龙卷风。
军人作为集体形象高度具象化的群体,任何个体除了可能潜在地影响群体外在形象,还可能在群体内部产生不可估量的影响。任何一次对“探秘雷锋豪华夹克来自何处”之类文章的跟风转发,不仅会引起亲朋好友对部队侧目,还很有可能动摇极少数抱有猎奇心态的战友,影响他们的价值判断。
早在2013年8月的中国互联网大会上,各路网络大咖就在国家网络信息办公室的组织下达成共识,提出遵守“七条底线”:法律法规底线、社会主义制度底线、国家利益底线、公民合法权益底线、社会公共秩序底线、道德风尚底线和信息真实性底线。坚守住这些底线,诸如“狼牙山五壮士是教科书骗局!”之类耸人听闻“毁三观”的谣言就必须在“朋友圈”被果断抵制、删除。
成长在E时代的80后、90后青年官兵,抱着对国家和部队的朴素认同投身火热的军营,同时对互联网信息普遍有种天然敏感。几乎天天可见的微信“朋友圈”,成倍放大了这些信息对他们价值观的影响。因此在良莠不齐、鱼龙混杂的网络舆论环境中,需要军队媒体工作者开创性地敢于发声,需要基层带兵人树起标杆、立起榜样,帮助官兵甄别真假、理性判断,引导他们关注正能量,塑造积极向上、崇尚真善美的健康价值观,发出军营好声音。
“朋友圈”是个开放的“圈”,也是个虚拟的“圈”。常给这块思想“自留地”除除草,“乱花渐欲迷人眼”就会少一点儿。期待你我的共同努力,让官兵的“朋友圈”永远昂扬向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