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疗
原标题:国办发文推37条政策措施激发社会领域投资活力
医疗养老等领域将放宽行业准入
专家称有利于缓解未来投资增速放缓压力
近日,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进一步激发社会领域投资活力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提出37条具体可操作的政策措施,旨在进一步激发医疗、养老、教育、文化、体育等社会领域投资活力。
专家表示,通过放宽行业准入,扩大投融资渠道,落实土地税费政策等措施,可以激发民间投资进入社会领域的积极性,在一定程度上对冲未来房地产投资和基建投资增速放缓,对稳定投资增长有积极作用。
突破 多个领域将放宽行业准入
《意见》提出,扎实有效放宽行业准入。制定社会力量进入医疗、养老、教育、文化、体育等领域的具体方案和跨部门全流程综合审批指引,推进一站受理、窗口服务、并联审批,在社会需求大,供给不足,群众呼声高的医疗、养老领域尽快有所突破,重点解决医师多点执业难、纳入医保定点难、养老机构融资难等问题。
多位专家表示,扩大社会领域对民间投资开放,有利于解决当前宏观经济运行中一些突出的矛盾,有利于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深化,也将在一定程度上减轻经济增长的下行压力。
去年,民间投资曾连续多个月减速,一度成为政府和市场关注的焦点。有关部门采取了一系列举措,先是专门对民间投资组织了全国范围的大督查,并且聘请了第三方机构对民间投资的有关情况进行评估,国务院和国家发改委先后在去年7月和9月出台了促进民间投资的政策。去年9月开始,民间投资出现企稳回升迹象。今年1至2月,民间投资延续这一回升势头,同比增长6.7%,增速比去年全年加快3.5个百分点。
中国银行国际金融研究所研究员高玉伟告诉《经济参考报》记者,民间资本在投资决策上更多地考虑盈利性,在很大程度上是由市场决定的,其投资回升反映了投资意愿提高,市场信心增强,印证了经济正在稳中向好。未来投资增长持续回升难度较大,民间投资仍将成为稳定投资增长的主要力量。
“考虑到今年房地产投资和基建投资增速可能放缓,政府鼓励产业升级以及加大民生方面的投资,确保经济平稳增长,避免大起大落。”摩根士丹利华鑫证券首席经济学家章俊对《经济参考报》记者表示,民间投资虽然在去年四季度有企稳回升的势头,但今年要出现明显反弹的可能性不大,政府也希望鼓励民间投资更多地参与到固定资产投资中。
探索 投融资渠道将进一步拓宽
《意见》提出,要进一步扩大投融资渠道。针对社会领域投入平均收益低、回报周期长、抵押融资难等特点,出台专项债券发行指引、商业银行押品管理指引,有条件的地方可设立市场化运作的社会领域相关产业投资基金,鼓励各地通过风险补偿金等措施为行业增信。
有专家表示,有的社会领域投资经济效益比较低,导致社会资本积极性不高。如果想让社会资本发挥重要作用,创新投融资方式,给投资者合理的回报预期非常重要。
恒丰银行研究院商业银行研究中心负责人吴琦表示,激发社会领域投资活力的总体思路,应该从依靠政府财政投入为主,向社会投资和财政投入并重转变。其中,拓宽投融资渠道至关重要。我国是以间接融资为主的国家,要探索政府担保和风险补偿的方式,鼓励和支持商业银行创新业务模式。同时也要加快多层次资本市场建设,支持符合条件的企业上市融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