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新闻 > 中国新闻 > 正文

同志伴侣——胡耀邦与李昭(3)

2017-03-11 23:00:49    千龙新闻网  参与评论()人

在战火纷飞的年代,刘湖在陕北黄土地上茁壮成长。一晃13个春秋过去,刘老汉才把刘湖送回北京胡家。从此,胡耀邦一家三个姓。

胡耀邦夫妇反复叮嘱儿子:“你永远是世昌的儿子,是老区人民的儿子,不要忘记养育之恩。”刘湖不忘党的培育和严格的家教,现在已成为对外经济贸易部的司局长,为我国的外贸工作默默贡献自己的聪明才智。

1945年冬,胡耀邦夫妇将赴解放战争前线。其时,他任冀察辽军区第四纵队(后改为晋察冀野战军第三纵队)政委,参加指挥保卫张家口战役。出发前,他们夫妇商量,决定将年仅3岁的老大德平留在后方。

可怜天下父母心,每当前线有人去后方,李昭总要给孩子捎去卫生衣之类的物品,胡耀邦对子女要求特别严格,任何时候都不允许有丁点儿特殊化,他严肃地对李昭说:“现在延安还很困难,不能让儿子比别人的孩子穿得好些,一定要顾全大局,对别人的孩子要一视同仁,孟子曰:‘幼吾幼以及人之幼,老吾老以及人之老’,我们是党的干部,理应比古人做得更好。”

李昭连连点头称是,身体力行。每次给儿子捎去的东西,都同别人一样,甚至自己掏钱,买同样的东西,分送给其他留在后方的孩子。

在硝烟弥漫的岁月,胡耀邦夫妇相依为命,甘苦共尝。

1947年4月7日,晋察冀野战军接连举行正太、青沧、保北3次战役。作为纵队政

委的胡耀邦,在指挥战斗中立下了赫赫战功。1948年8月,胡耀邦升任十八兵团政治部主任,领导了解放太原、宝鸡的战斗。

在紧急关头,胡耀邦置生死于度外,深入连、排前线指挥,率部连续苦战,身陷重围,他随身携带的文件和烟全被敌人的子弹打掉,连身上的衣服也被打了几个窟窿,险些丧生。面对连天的炮火和如雨的枪弹,他随时准备以身殉职。他在炮火连天的前沿写信给爱侣:“李昭,战争是残酷的,作为一个军人,随时要准备流尽最后一滴血。假若我牺牲在战场上,你千万要坚定、镇静,永远做一个生活的强者。”

捧读沾满硝烟的家书,李昭泪眼模糊,心潮翻滚,思绪万千:难道这是他阵亡前的先兆?难道这是他用血与泪写成的遗书?

待到战役结束,夫妻相见,喜悦之情难以言状。谈到那封李昭曾怀疑为遗书的信,胡耀邦风趣地说:“打仗难免要流血牺牲,敌人的子弹从我身上擦过,把衣服打了个大洞,就是打不进我的骨肉,看来洪福非浅,马克思不让我去报到啊!”

李昭欣慰地说:“大难不死,必有后福!”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胡耀邦工作时间最长的就是团中央,从1952年起,他担任团中央书记,第一书记,一干就是10年,这显然和他在战争年代长期在少共中央工作有关。在他主持团中央工作期间,青年团的工作是有声有色的。李昭则几十年在北京市工作,担任北京市纺织局局长兼党委书记。

李昭的平易谦和,是有口皆碑的。胡耀邦曾显赫一时,从1981年起,任中共中央主席、总书记达6年之久,李昭始终没有“第一夫人”的颐指气使,她也从不在公众场合露面,只默默干着自己的工作。

李昭和胡耀邦有共同的情趣:读书。48年的夫妻生活中,他们习惯于各干各的。读书也一样,胡耀邦喜读中外历史、马列理论。他列举了许多书目,总起来有5000万字。他说,每天坚持1万字,14年,可以成为一个学者了。胡耀邦书海行舟,早已在党内、军内传为佳话,在戎马倥偬的战争年代,无论在马背上,在帐篷里,只要有点滴空闲时间,他总是孜孜不倦地读书,在和平环境的工作之余,他总是如饥似渴地学习着。他记忆力惊人,对一些佳作警句,常能背诵如流。如司马迁的《报任安书》,他诵读几遍,便能全文背下来。因此,他知识非常渊博,作报告,或与人交谈,常能引经据典,出口成章,令人惊羡。李昭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