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新闻 > 中国新闻 > 正文

经济日报连发“四问”:2017中国经济怎么干(2)

2017-01-07 17:00:51    中国经济网  参与评论()人

从重点地区来看,去产能工作也将持续推进。例如,2017年河北省去产能不减量,将压减炼铁产能1714万吨、炼钢产能1986万吨。陕西省将以化解企业债务负担和调整结构增加新供给作为工作重点,并深入细致做好职工安置工作。

去库存方面,2017年将坚持分类调控,因城因地施策,重点解决三四线城市房地产库存过多问题,将去库存与促进一亿农业人口市民化、棚户区改造、保障性住房建设、建立住房租赁市场等更好地结合起来。例如,2017年住建部将继续加快棚户区改造工作,安排600万套棚改任务,确保完成棚改三年计划,并进一步做好公租房工作,推进公积金体制改革。

去杠杆方面,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指出,要在控制总杠杆率的前提下,把降低企业杠杆率作为重中之重。2017年,债转股将继续在市场化、法治化的方向上深入,推动落后产能的淘汰,降低企业杠杆,为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创造条件。

降成本方面,2017年,我国将继续落实和完善营改增等减税降费政策,进一步减轻企业负担,有效发挥减税政策对经济社会发展的积极效应。同时,深化简政放权降低制度性交易成本,进一步清理规范基金和收费,再取消、调整和规范一批行政事业性收费项目,公开中央和各地收费目录清单。

统筹推进五大任务,既要去旧又要育新。

在补短板方面,不是简单增加投资,而是切实从满足需要出发,增加有效供给。2017年将切实提高精准性和有效性,从严重制约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领域和关键环节、从人民群众迫切需要解决的突出问题着手,既补硬短板也补软短板,既补发展短板也补制度短板,加大对脱贫攻坚、公共服务、创新能力、生态文明、软硬基础设施等薄弱环节和重点领域的投入。

以城乡统筹发展为例,2017年将努力促进“城市病”治理,新开工地下综合管廊2000公里以上,加快推动海绵城市建设,持续整治城市黑臭水体,加快推动北方地区冬季清洁取暖,大力推进雾霾治理,狠抓农村人居环境改善十项工程等。

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最终目的是满足需求,主攻方向是提高供给质量,根本途径是深化改革。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抓谋划、抓统筹、抓落实的任务依然艰巨繁重。各地区各部门要在党中央的坚强领导下,增强定力,乘势而上,撸起袖子加油干,推动改革落地见效。(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记者熊丽)

农民增收势头如何继续保持

“改得对不对,市场说了算;改不改得动,农民说了算。”农民增收是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核心目标。随着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农业发展进入新阶段,支撑农民增收的务农、务工这两大传统动力逐渐减弱,使得农民收入增速虽仍高于城镇居民,但增速明显放缓。由此来看,今年是农民收入增长的关键节点,如果处理不好,多年来城乡收入差距持续缩小的势头可能逆转。

一方面,玉米等部分农产品出现阶段性的产大于需,导致农产品价格总体疲软。由于进口压力大、粮食库存多等,国家取消了长期实行的玉米临时收储政策,更多发挥市场对价格的决定性作用,降低了对价格的直接干预力度,短期内对部分种粮农民的收入产生一定影响。

另一方面,从2013年起,工资性收入超过家庭经营收入,成为农民收入中最重要的部分。而在经济新常态的背景下,去年起,农民工数量和工资水平的增速都在下降,制约了工资性收入的增速。据有关部门预测,这种情况今后一段时间有可能还会持续。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