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新闻 > 中国新闻 > 正文

新华社批学校“全员入团”现象:团员身份吸引力不足(1)

2016-11-15 23:05:06  新华通讯社    参与评论()人

原标题:守护好青年工作的源头活水六问中学共青团改革 

新华社北京11月15日电

新华社记者 朱基钗

近日,团中央和教育部联合下发了《中学共青团改革实施方案》,这是继《共青团中央改革方案》后下发的第一个共青团改革的相关子方案,标志着共青团改革“施工蓝图”开启了重要一步。

中学共青团改革怎么改?为什么这么改?新华社记者就方案中公众关心的六个焦点问题,采访了团中央学校部相关负责人。

焦点一:为何要从中学共青团改起?

2015年2月,中央印发《关于加强和改进党的群团工作的意见》,7月,中央党的群团工作会议召开。今年6月,中央印发《共青团中央改革方案》,共青团全面开启“改革时间”。此次的《中学共青团改革实施方案》,是《共青团中央改革方案》下发后的第一个共青团改革的相关子方案。全团改革为何先从中学共青团改起?

团中央学校部负责人:中学共青团在全团具有基础性、战略性、源头性的地位和作用。中学阶段是一个人思想道德养成、政治启蒙的重要时期,也是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打牢根基的关键时期。团的“第一粒扣子”能不能扣好,团的主阵地能不能建设好,既关乎广大青年学生的健康成长,又直接决定着共青团事业长远发展的基础。

中学团组织是新形势下全团最重要的团组织,中学生团员占全国团员比例超过40%。现在几乎家家户户都有中学生或中学毕业生,中学共青团的先进性可以体现在每个学生家庭,影响全社会,这是其他基层团组织不可比的。可以说,共青团工作最有利的时期在中学,工作对象和工作力量最集中的也在中学。推进共青团改革,必须抓住中学这个源头和关键,才能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焦点二:降低团学比例,提升团员质量

方案提出,加强先进性建设,控制学生团员比例,用3年左右时间将初中、高中阶段毕业班团学比例分别控制在30%、60%以内。为什么要作出这样的规定?

团中央学校部负责人:中学共青团改革的目标是要切实保持和增强中学共青团的政治性、先进性、群众性,尤其是突出先进性。团青不分、团的先进性不足是共青团改革聚焦的关键问题之一,在一些中学有较明显的表现。当前学生团员先进性不足,既有数量过多、团学比例过高的原因,更有团员发展质量有待提升的原因。在实地调研中发现,有些学校团学比过高,初三毕业班比例最高的超过80%,高三毕业班比例最高的超过90%,一些学校甚至出现了“全员入团”的现象。这使得共青团员的先进性难以体现,团员身份对学生吸引力不足,团员自身光荣感不强,模范带头意识不强。

方案依据《共青团中央改革方案》要求,重申用3年左右时间将初中、高中阶段毕业班团学比例分别控制在30%、60%以内。需要强调的是,控制团员数量不是目的,提升团员质量和先进性才是目的。

焦点三:开展“驻校蹲班”

方案提出,要制度化开展学校共青团“驻校蹲班”直接联系学生团支部和青年学生活动,团中央、省级团委负责中学共青团工作以及市县级团委(含教育团工委)的专职团干部每年不少于15个工作日到中学“驻校蹲班”,并经常性直接联系不少于100名青年教师和学生。开展“驻校蹲班”的出发点是什么?

12全文  2下一页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