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民用无人机通过无线电遥控设备可以从空中进行拍摄,通常适用于影视制作、新闻报道、环境监测等领域。随着技术进步和成本下降,无人机也开始进入普通百姓家庭。值得警惕的是,一旦民用无人机进入部队营区或演训空域时,便会成为不经意的“偷窥者”,给部队防间保密带来威胁。
近日,第31集团军某团绿化带进行调整,一棵棵景观植物被排列成“禁拍”警示图,高处俯瞰一目了然。这是该团针对民用无人机“窃密”隐患,开展的一系列“防空”措施之一。
原来,就在前些日子,一起“民用无人机误闯训练场”事件引发官兵热议。
一次误闯牵出空中“间谍”
前不久,该团在综合训练场组织基础训练,忽然间,天空中“嗡嗡”作响的马达声引起了军务参谋李春龙的注意。只见一架遥控无人机在训练场上空悬停、盘旋,似乎正在进行拍摄。“难道是间谍侦察?”李参谋高度警觉,立即报告情况并追查无人机机主。
经多方调查,这架无人机属部队驻地吴先生所有。吴先生是一名“无人机”发烧友,也特别热爱军事,不久前刚刚买入一款新型无人机,迫不及待在家放飞。
操作无人机飞行途中,无人机无意中“闯入”部队营区,吴先生发现部队正如火如荼训练,便想拍摄制作成视频以作留念。李春龙介绍,吴先生只是制作留念视频,倘若别有用心的人利用无人机偷拍部队训练情况和营区防卫,后果不堪设想。
后来,该团军务部门对吴先生进行保密安全宣传,并将已经拍摄的视频彻底格式化删除。
空中“威胁”不容忽视
“民用无人机具有高清摄像、无线传输等功能,传输环境大多为开放型网络,安全隐患非常大。”据该团信息保障中心工程师段朝华介绍,无人机只要开启数据通信端口,其在空中所拍摄到的图像都可以通过无线网络实时传回操作终端(一般为手机或平板电脑)。当操作终端接入互联网时,终端上所存储的视频及图像资料很可能在机主不知情的情况下被黑客窃取。
如果无人机进入部队营区,那么官兵训练情况、装备型号类别以及岗哨点位设置都有可能被泄露,段工程师举例说,一些雷达领域专家,仅仅通过观察天线的样式、长短、形状,就能准确判别出雷达的工作方式和所使用的频率波段,泄密隐患无处不在。
当前,部队营门岗哨对来往车辆和进出人员都有严格的管理和登记。但对一些不请自来的“空客”缺少相应的管理办法。笔者调查了解到,只要无人机高清摄像头精度足够,完全可以在不引起地面人员注意的情况下进行高空拍摄。如果进入演习地域,甚至可以掌握部队演习的即时情况。
从根源杜绝私人飞行器“窃密”
针对民用无人机“窃密”这一新问题,该团立即研究制定相应措施。
杜绝源头。一方面,该团军务、保卫部门联合走访驻地附近居民,了解无人机拥有及使用情况,登记成册。禁止驻地居民具有摄像、存储等功能的无人机飞到部队营区上空。另一方面,在训练场、机关楼等重要保密场所,该团利用绿化带、警示牌等方式,醒目标示出禁止拍摄的图案,并在营门设置瞭望哨,防止无人机误闯。
技术支持。他们邀请当地安全部门专家为官兵授课,现场讲解黑客通过无线传输系统漏洞窃取资料的原理,了解当下高清摄像头的最高分辨率以及目前先进无人飞行器的最大飞行距离、续航时间,为制定相关保密措施提供技术支持。
思想宣传。该团联合驻地公安部门微信公众号进行普法宣传,定时推送无人机造成纠纷的案例,呼吁群众合理使用无人机。同时,推送Q版军营防间保密漫画,让群众对部队严格的防间保密制度加深了解,推动民众自发配合部队安全保密工作。
防间保密,刻不容缓。据悉,自该团出台一系列防空举措后,仅有1架民用遥控无人机因操作不当飞至营区边缘,群众对部队的保密举措赞同配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