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社北京10月30日电特稿:经略周边联通亚欧——写在李克强总理出访亚欧四国之际
新华社记者尚军李碧念田栋栋
深秋时节,国务院总理李克强踏上深耕周边、联通亚欧之旅。在这收获的季节,中国对亚欧外交又迎来一次重大行动。
11月2日至9日,李克强将访问吉尔吉斯斯坦并出席上海合作组织(上合组织)成员国政府首脑(总理)理事会第十五次会议、访问哈萨克斯坦并出席中哈总理第三次定期会晤、访问拉脱维亚并出席第五次中国-中东欧国家领导人会晤、访问俄罗斯并出席中俄总理第二十一次定期会晤。
八天四国五站,李克强此行时间短、日程紧、转场多。分析人士认为,此访对引领上合组织以及中国-中东欧国家领导人会晤机制深入发展、推动共建“一带一路”和国际产能合作、维护我国家安全和利益具有重要意义。
以定期会晤为契机增进与往访国及地区战略互信
此次出访的四个国家在日程安排上有一个共性,即定期会晤机制。除了参加定期召开的上合组织成员国政府首脑(总理)理事会会议和中国-中东欧国家领导人会晤,李克强还将与哈萨克斯坦和俄罗斯总理分别举行两国总理定期会晤。
分析人士认为,定期会晤机制在中国的总体外交战略布局中至关重要,能够保证外交政策有战略、有方案、有计划、有规矩地实施下去,不仅有利于增进与往访国和区域的战略互信,还在拓展和落实双边和多边合作方面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
从双边层面来看,中国目前已与俄罗斯、德国、波兰、澳大利亚、哈萨克斯坦等国建立了总理级定期会晤机制。
中国社会科学院上合组织研究中心秘书长孙壮志说,总理会晤谈论的问题聚焦具体合作领域,特别是落实双边合作项目。这种会晤机制一般一年一次,对双边经贸合作尤为重要,因为高层间的定期直接对话可以及时解决经贸合作中的问题,不至于影响下一步的合作。而且这种定期会晤机制也会给其他政府部门开展对口合作提供平台,纳入很多相关的合作,特别是经济和人文领域的合作。
孙壮志对李克强此次“定期会晤”之旅充满期待。在他看来,此次出访的四个国家外部经济环境相对比较严峻,结构调整也进入深水区,中国和这些国家的合作具有示范性、开创性和开拓性等特点。另外,这些国家都是“一带一路”沿线重要国家,彼此间的合作能够更好地支撑“一带一路”建设,为“一带一路”的顺利推进创造有利条件。
以产能合作为抓手推动务实合作走深走实
除了定期会晤,李克强此次出访的另一个重要看点就是产能合作。2014年12月李克强访问哈萨克斯坦期间,中哈两国就开展产能合作达成共识,签署了价值140亿美元的合作文件,并就180亿美元的“中哈合作框架协议”达成初步共识。
经过两年多的发展,中国引领的国际产能合作进入早期收获期。
“中哈产能合作的早期成果比较明显,尤其是在水泥、平板玻璃等制造业领域。这种合作模式具有很强的针对性,不仅结合了相关国家在经济转型阶段的经济利益诉求,而且面向未来,是一种富有时代气息的新经贸合作模式,”中国国际问题研究院欧亚研究所所长陈玉荣告诉记者。
分析人士认为,中国引领的国际产能合作突出了互利共赢的合作观,不仅加强了国内企业间的合作,形成产业集群,还加强了双边、多边、第三方乃至多方企业间的产业合作,从“互利双赢”升级为“互利三赢”“互利多赢”。这无疑将扩大产能合作利益汇合点,实现合作最大公约数,形成新的更大的利益共同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