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第33次南极考察:排放都打包
晨报讯 中国第33次南极考察队将于11月2日从上海乘“雪龙”号船出发,执行南极考察任务。记者了解到,此次考察相比于历次,是活动空间最大的一次南极考察,考察始终重视环保,为内陆队装备新的卫生舱,把所有的排放都打包回站处理,考察将在昆仑站挑战4000米以上的飞机降落、飞行,并为第五个南极科考站的选址继续做工作。
中国第33次南极考察队临时党委书记、领队孙波介绍,“雪龙”号将实施“一船四站”环南极航行计划,11月2日从上海出发,12月初到达中山站; 完成中山站、昆仑站(泰山站)第一阶段卸货任务后逆时针航行前往西南极;完成南极半岛南大洋调查、长城站作业,于2017年1月中旬前往智利蓬塔补给和上下人员;随后于1月下旬到达罗斯海区域作业,于2月下旬返回中山站,3月上旬离开中山站,4月11日返回上海,历时161天,总航程约3.1万海里。
据了解,此次南极考察将开启海陆空一体化协同考察的新纪元,除了“雪龙”号和内陆队,还有固定翼飞机的空中考察。不过,在环境恶劣的南极进行起飞、降落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尤其是在4000多米高程的昆仑站。中国第33次南极考察队临时党委副书记、副领队张体军介绍,昆仑站所在的高度在民用机场的定义里已经属于高高原的机场,含氧量相当于国内5000米左右的高空,这对于飞机本身的性能,包括机组及机上人员的生理承受能力都是很大的挑战。“以前也有应急救援飞机到昆仑站,但这次是雪鹰601,这种体量的飞机在昆仑站降落在世界上还是第一次。”
从1985年开始,我国在南极先后建立了长城站、中山站、昆仑站和泰山站四个南极科考站,如今,第五个南极科考站的选址工作也已经在进行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