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新闻 > 中国新闻 > 正文

管太严了?六中全会将破除3个误区(1)

2016-10-25 12:01:00  人民日报    参与评论()人

原标题:管太严了?该缓一缓?全面从严治党当破三个误区

十八大以来,党中央把从严治党提升到前所未有的高度,打虎拍蝇、建章立制,极大振奋了党心民心。但在这种态势之下,也有人感到这几年对党员干部的要求太严了,不可能持续下去,力度该“收一收”、节奏该“缓一缓”了。全面从严治党到了能“松一松”的时候了吗?

对这些疑问,正在召开的十八届六中全会给出了答案:这次全会研究的正是全面从严治党重大问题。想“松一松”?不可能!

1、现在对党员干部的要求太严了,党员干部动辄得咎,要不要松一松?

持这种观点的人认为,这几年管党治党抓得太严、管得太细,搞得不少党员干部束手束脚,活都没法干了。再说了,从严治党已经狠抓三年多,现在力度小一些、尺度松一点也问题不大。

【事实】从严治党只会越来越严。中央全面从严治党治的是贪官、庸官,护的是干净忠诚的干部。实际上,对大部分官员来说,吃喝送礼少了、陪家人的时间多了,工作上干劲更足了。至于抱怨“严过头”的人,我们看到,有些是早已劣迹斑斑,眼看从严治党日益深入,担心有一天真管到他头上来;还有些是之前为所欲为惯了,管得严一点就感到不舒服、受不了。

这样的人还大有人在。例如,不久前被曝光的黑龙江望奎县低保局局长不但自己驾驶假牌照车辆,还在面对记者询问时威胁,“要是给我整了(报道)……我整死你!”。这种天不怕、地不怕的做派背后,是怎样的权力观?对这样我行我素、毫不收敛的人,从严治党眼下岂能“松一松”?

更何况,当下腐败的活动虽然少了,但并未绝迹,仍有人希望通过各种手段避过风头。在最近播放的专题片《永远在路上》中,天津市一名官员就坦承自己矿泉水瓶装茅台、屋里藏暗室的顶风违纪荒唐招数。这种情况下,如果不管严一点,腐败行为就会一有风吹草动便卷土重来。想要从严治党“松一松”,老百姓不会答应!

2、经济增速放缓,从严治党是不是该缓一缓?

今年以来,我国三个季度的GDP增速都是6.7%。随着中国经济增速的放缓,一些论调似乎又有市场了:有的认为应该重点抓一抓经济了,从严治党要缓一缓;有的说腐败是发展的“润滑剂”,从严治党难免拖累经济。总之,眼下经济放缓,从严治党也理应缓一缓。

【事实】经济增速放缓是规律使然。试想,中国已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那么大的块头和体量,再依靠粗放发展一味追求高速行得通吗?简单地把经济增速放缓归责于反腐,无疑是对经济规律的无视,甚至别有用心。

其实,关于经济发展和从严治党的关系,习近平说得很清楚:“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是我们的战略目标,全面深化改革、全面依法治国、全面从严治党是三大战略举措。”如果只抓经济,忽视了党的建设,导致市场上腐败横行,又怎能实现长远发展?腐败对经济的阻碍作用非常明显,对经济的破坏也非常大的。比如在一些腐败风气严重的地方,企业家并不敢去那里投资,因为一旦投入,风险会非常大,不仅影响到投资,也影响财富的分配。

12全文  2下一页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