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实践创新,推动民生跨越——党的十八大以来全面深化改革观察之三
本报记者
《 人民日报 》( 2016年10月07日 01 版)
2016年7月28日下午3点,许多人的手机响起,各个新闻客户端陆续推来相同的消息——出租车改革和网约车新政方案出台,明确“网约车合法”。
6000多条社会建议、数十次论证会议、七部门联合立法……中国用了280多个日夜,以极其耐心的良性互动,破解出租车领域的世界性难题,成为全球第一个全面承认网约车合法化的国家。中国人的出行方式,迎来新技术、新制度造就的新改善。
利益协调之难、措施谋划之细,出租车改革,仅仅是中国改革一个小小的切面。
党的十八大以来的近4年时间里,全面深化改革行动之迅速、态度之果敢,“让国内外大吃一惊”;步子之大、效果之实,也打消了很多人的观望犹疑。从中央到地方,从东南沿海到西部内陆,从中心城市到广大乡村,中国的改革于爬坡过坎中闯关夺隘,于激流险滩中奋楫向前。
更多获得感,更强幸福感
——人们的改革期待,水涨船高;公众的利益诉求,多元多样。新一轮“改革赶考”,以利益的保障、活力的激发,给公众带来满满“获得感”
有这样一幅漫画,描绘当前中国的改革:不同群体各执一端,进行着一场多方角力的拔河,而绳子的交汇点上,系着“改革共识”的小旗。
的确,与改革大幕初启时相比,本轮改革有着更为复杂的语境。如果说过去30多年的改革是“帕累托改进”,绝大多数人能从中受益;那么,今天的改革已成为“卡尔多改进”,利益增进和利益调整并存,难免经历阵痛、面临矛盾。
人们的改革期待,水涨船高。钱包鼓了,对“分配不公”的关注就更多了;吃饱穿暖了,对生活质量的要求就更高了;有学上了,对教育资源不均衡现状的不满日益凸显;能自由流动了,打破城乡和城市之间户籍壁垒的呼声愈发迫切……这是过去改革的成果,也是未来改革的方向。
公众的利益诉求,多元多样。涨不涨价、征不征税,基于同样的事实,不同群体往往得出截然相反的结论;市容要整洁,小贩要生计,市民要便利,城管改革共识难求;经济发展调结构、去产能,但如果企业关门、员工下岗,必然影响一部分人的生活与发展……这是改革的方程式,也是改革的必答题。
中流击水,唯勇者进。党的十八大以来,全面深化改革再出发。从启动之年的全面播种、次第开花,到关键之年的全面发力、纵深推进,再到攻坚之年的多点突破、协调平衡……以习近平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夯基垒台、立柱架梁,开出一剂剂破除顽瘴痼疾的良方,驾驭和引领着全面深化改革的航程。
“让人民群众有更多获得感”“给人民群众带来实实在在的获得感”“让人民群众不断有获得感”……随着一系列具有标志性、关键性、引领性的改革措施落地生根,公众的“获得感”,民生的“升级版”,给新一轮“改革赶考”打出了高分——
这是保障利益的“获得感”。户籍制度改革、公立医院改革、城乡养老并轨、“全面二孩”、加大农村教育投入、打破“一考定终身”……惠及民生的改革举措密集出台、强势推进,看得见、摸得着的变化,让百姓感受到实实在在的好处。就业计划任务年年超额完成,居民收入增速稳稳跑赢GDP,3项医保覆盖超过13亿人口,保障性安居工程总开工量达到3915万套……每一个数字背后,都是发展出题目、改革做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