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新闻 > 中国新闻 > 正文

梁家河的红枣为什么这么甜(4)

2016-10-07 09:45:06  人民网    参与评论()人

2015年5月1日,在延川县委、县政府的支持下,延川县梁家河乡村文化旅游发展有限公司正式成立并开始运营。

王保林是该旅游公司的负责人,他也是梁家河村人,早年曾外出务工。据王保林介绍,该公司属于村办企业,其主要职能是为游客提供摆渡车搭载、引导、讲解等服务,同时承担着秩序维护、环境整治、基础设施维护等工作。目前,公司共有员工120余名,其中80%以上为梁家河村村民,只有讲解员、财务人员等专业性较强的一些岗位则来自社会招聘。

“旅游公司不挣钱,也不打算挣钱,能保本就行。”王保林说,梁家河是一个村子,即使成了旅游景区也不可能收门票,公司主要收入来源为摆渡车接送游客的车资。公司不挣钱,但村民却增加了收入。一方面,村民在公司上班,可以领工资,更重要的一方面是村里的旅游环境维护好了,游客多了,在村里的农家乐、特产店消费了,村民自然也就增加了收入。

让石春阳感到高兴的是,这几年的梁家河“热闹得很”,许多外出务工的人都回到了村里干起了各自的营生。村里不再冷清,荒废的窑洞和破败的村道也得到了修缮,新修了文化广场,村容村貌今非昔比。

在半山腰有一个挂着“窑洞宾馆”牌子的小院,和土地打了一辈子交道的农民石春辉是这家宾馆的主人。小院里并排3孔砖窑洞,被石春辉打理的井井有条,在春日的阳光下显得温馨、安逸。窑洞里盘着土炕,一孔可住4人。石春辉说,他的宾馆按窑洞收费,一孔一天160元,来住宿的游客不少,收入可观。

目前,梁家河村已经开起了6家农家乐,3家窑洞宾馆。每天,村民们都用陕北人固有的热情和极具当地特色的饭食招待着八方来客。

在一个广场上,村里统一修建的一排小房屋里,凉粉、抿节、榆钱麦饭等小吃吸引着游客前来品尝,甘泉米酒露、延川枣汁等当地饮品也别有风味。

66岁的刘金莲也过上了好日子,因为知青们在她家的窑洞住过,窑洞吸引了大量游客,她在院子里摆上鞋垫、红枣、杂粮等出售。“我每天打扫下自己的院子和院旁的道路,村里还给我每月发1200元工资。”

在一份《梁家河村发展规划》中写到,延川县有关方面将建设知青生活体验区,利用村民废弃的土窑旧院落,适当加以改造,建成“四土”(土窑、土炕、土灶、土院)体验院落群,让游客住土窑、睡土炕、用煤油灯,体验当年的知青生活;建设进村步行道、耕作体验区、打谷场、知青菜园、红叶树林、拓展基地等;全面提高梁家河村餐饮经营管理水平,确保食品安全,提升游客满意度,鼓励开办集住农家乐、吃农家饭为一体的农户型宾馆,将住宿接待能力提升到300人左右。另外,坚持开展商标整顿,从严维护“梁家河”品牌形象。

“而今党的政策也对头了,现在生活一天天往好变。咱农村往后的前程大着哩”

路遥《人生》

著名作家路遥9岁时就来到延川,直到读完高中离开延川。他的作品中有段话令梁家河很多村民念念不忘:“就是这山,这水,这土地,一代一代养活了我们……而今党的政策也对头了,现在生活一天天往好变。咱农村往后的前程大着哩”。

走进梁家河,能深刻感受到,村子里发生的一切正好印证了这段话。

在一处知青窑洞的墙上挂着一张珍贵的文件影印件这是一份手写的文件:“梁家河大队党支部:经公社党委1974年元月10日会议研究决定接你队石玉新、石风兰、习近平三同志为中共党员。党龄即日起计算,特此函告。”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