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疯狂的楼市”遇上新京八条
国庆前夜,朋友圈忽然被一条“市住建委等六部门联合出台关于促进本市房地产市场平稳健康发展的若干措施”的新闻刷屏了。这些年的国庆黄金周,都是楼盘开盘场面火爆、看房选房交易创高的黄金周,但是这条重磅消息,必然打乱房产商和购房者的节日节奏了。
近期走到哪里的热门话题都是“买房”。两套学区房拯救了一个上市公司的奇葩新闻,身边某同事去年到河北某地自驾游,随手买套房,6000一平入手现在已经涨到20000一平的真实案例,都激起一片后悔唏嘘和一片摩拳擦掌。有朋友说,听到公园唠嗑的大爷大妈都在认真探讨买房,大有全民炒股到全民炒房的架势,不免堪忧。我这号称“北京生活通”的,近期咨询到哪儿吃哪儿玩的没了,经常被人咨询,要不要买房买哪里房?当然我也只能凭着经验和感觉说:“两个标准,是不是刚需?地段如何?”但是在有否投资敏感、投资头脑、投资魄力的语境下,我们的担心忧虑和四平八稳似乎显得“OUT”了。
房地产兴盛现象,一方面来说,是好事。城市住房是市民生存、发展和享受的基本需求,是市民安居乐业和社会稳定发展的基本保障之一。人们对住房的需要是没有止尽的,如果不受购买和支付能力的限制,所有市民都希望自己的住房越宽敞越舒适越好。在经济欠发达阶段,人们的住房要求只是立足于满足空间屏蔽需求。随着经济发展和生活条件的改善,人们对住房的需求就会趋向宽敞性和标准化。当经济发达以后,人们对住房的需求就会提高到舒适型和享受型层面。当前,发达国家的城市住房普遍进入享受型阶段。前段时间,我看到某地产研究中心的报告,其统计数据显示,北京二手房购房者人群中,连环单比例在2016年高达45%左右,也就是其中卖掉一套房再买的改善性购房者占比接近50%。从寻觅“蜗居”到梦想“豪宅”,这是经济社会发展,生活水平提高的重要体现。
但是,在新闻报道和行业资讯的字里行间,我们也可以发现,城市居民自住房拥有率高,楼盘空置率偏高,房价比更是高得离谱,这“三高”貌似已经透支房产发展的未来和潜力。另一方面,炒房团活跃全国各地甚至世界各地,民间合伙炒房的新投资方式兴起,也真实地透底,到底谁在热衷买房。也许不再是为第一位的解决刚需,而更多是投资,或者说投机的因素在其中。一个常识,房产因为交易变现的不便利,不是理想的金融工具。陶醉纸上富贵的时候,是否会想起,明天谁来接盘?炒房炒成了房东,不是笑话。还有动向表明,一些资金的入场是实业关张转战房产,寻求资产保值升值。实业是国民经济的根基,如果没人再相信实业救国、兴国,失却基础,谈何发展?而一些国家地区的惨重教训也告诉我们,房地产泡沫的破碎,会带来什么样的连锁危机,给一个国家经济带来的重创会有多长,有多深!畸形的全民炒房,也扭曲着三观,不要认为党报“失去奋斗,房产再多也将无家可归”多么带着说教色彩,如果你知道太多“拆二代”在坐拥多套房产后,沾染一切恶习,荣华富贵如黄粱一梦,甚至梦醒来要面对家庭变故、刑罚制裁、死亡威胁的严酷现实时,你会体会到党报的苦口婆心。
话说回来,截至目前,全国已有超过10个城市出台了房地产调控政策,看到有权威人士评价,北京力度最大,要求最严。当然,在聚焦新京八条的“刚性”同时,我们也要看到“柔性”一面,“堵”的同时,“疏”也在同时发力。在土地供应方面,有关部门这次决定加快自住型商品住房用地供应。要求各区进一步加大自住型商品住房用地供应,除东城区、西城区、石景山区外,其他区要于2016年内尽快安排一批自住型商品住房用地入市交易。其实,在2014-2015年,北京房价涨幅较低的主要原因是自住房的存在。作为北京房价的定海神针,这7万套本可以卖出3万-4万元/平方米的商品房住宅,按照实际低于市场的价格入市,相当于北京市政府用1000亿的财政收入损失,换来了北京房价涨幅低于其他一二线热点城市。新京八条还强化了“控地价、限房价”的交易方式。严控地价,并对项目未来房价进行预测,试点采取限定销售价格并将其作为土地招拍挂条件的措施,以控制房地产价格快速上涨。在实际售房环节,房地产商也不能再“任性”了,有关部门决定加强对房地产开发企业及其销售行为的管理。对报价明显高于周边在售项目价格和本项目前期成交价格且不接受指导的商品住房项目,属于期房预售的暂不核发预售许可证书、属于现房销售的暂不办理现房销售备案。对取得预售许可或办理现房销售备案的房地产开发项目,要在规定时间内一次性公开全部销售房源。商品住房项目在销售中,要继续严格执行明码标价、一房一价规定,实际销售价格不得高于申报价格。另一大亮点是“90/70”进一步坐实,就是继续要求保证套型建筑面积90平方米以下住房面积所占比重不低于70%,在满足刚性住房需求的同时,兼顾满足改善性住房需求。并鼓励房地产开发企业自持部分住宅作为租赁房源,满足居民租房需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