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新闻 > 中国新闻 > 正文

长江鲟鱼逃逸前期调查报告形成 生态影响需论证(2)

2016-09-23 10:02:33  中青在线    参与评论()人

中国三峡集团中华鲟研究所副所长杨元金在接受中国青年报·中青在线记者采访时表示,逃逸的鲟鱼属于底层鱼,一般以底层贝类、螺蛳、藻类为饵料,但长江中下游基本为泥沙底质,适合这些鲟鱼食用的饵料严重不足,这些鲟鱼即使侥幸存活,也很难成熟。

杨元金介绍,目前国内的9种鲟鱼中,中华鲟在秋季繁殖,其他几种鲟鱼均在春季繁殖,“因此,逃逸的鲟鱼与中华鲟杂交的可能性也很小”。

不过,有渔民介绍,此次被冲毁的网箱中,还有人工养殖的加州鲈、青鱼等其他鱼类。“这些鱼类进入其他水体,会对生态、相应鱼类基因造成影响。”杨元金说。

22日下午,长江渔业资源管理委员会办公室相关负责人表示,目前,逃逸鲟鱼对生态的影响等问题尚在进一步论证中,届时将形成最终版的调查报告。

  清江网箱养殖从兴盛到整顿之路

发源于湖北恩施土家族苗族自治州利川市的清江,是湖北省境内长江上中游最大的支流,因“水色清明十丈,人见其清澄”而名,流经利川、长阳、宜都等7个县市,在宜都陆城汇入长江。

多名养殖户介绍,在清江上发展网箱养殖,始于上世纪90年代,涉及恩施和宜昌市长阳、宜都等辖区。其中,由于隔河岩水电站与高坝洲水电站之间水域水质清澈,水温适宜,2005年左右,此地开始大规模养殖鲟鱼。

中国青年报·中青在线记者获得的一份来自宜昌市农业局今年6月的农业环保工作汇报显示,上世纪末,该市“积极鼓励发展库区网箱养殖”,优良的环境培育出了清江鱼、长江肥鱼等优质品牌,为农民增收致富做出了积极贡献。

但也正是由于效益可观,导致网箱养殖“无序发展、滥发展,给养殖水域水质造成了一定污染”。该汇报显示,宜昌市委市政府明确提出,环保优先,坚决启动网箱养殖清理整顿工作。

同样是今年6月,一份来自宜都市官方的该市网箱清理取缔工作情况显示,截至6月,统计发现,该市网箱养殖涉及555户,其中清江河养殖面积65万余平方米,清理工作正在进行。

据湖北日报报道,恩施州亦于2014年起启动清江专项整治,全面取缔网箱养育行动。今后,该州重要江面、河面、水库,都将实现渔业退河入塘。

杨元金亦表示,由于涉及鱼药残留、生活垃圾等问题,政府有关部门规范管理力量有限,近年清江大规模发展网箱养殖,一定程度上破坏了水体环境,此次鲟鱼逃逸事件背后,亦折射出规模化养殖亟待有关部门科学规划引导的问题。

本报武汉9月22日电

中国青年报·中青在线记者 朱娟娟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