阳光玻璃房内盆栽区,技术人员在护理不同发育期的转基因玉米幼苗和植株。京华时报记者潘珊菊摄
转基因玉米叶子完好。
非转基因玉米叶子被虫蚕食。
转基因玉米果实饱满。
非转基因玉米果实附着害虫。
原标题:转基因研发单位数量不详难监管
近段时间,新疆转基因玉米违规种植让公众将目光再次聚焦在转基因问题上。前天,转基因报道研修班的媒体记者团走进吉林公主岭转基因玉米试验基地,目睹了转基因玉米从培育到进入试验农田种植的全过程。农业部相关负责人介绍,转基因作物进入农田种植要经过实验研究、中间试验、环境释放、生产性试验和获得安全证书五个阶段的递进式监管,其中任何一个环节出现问题都要立即终止,不再进入下一个阶段。
部分研发单位违规开展试验
在此次新疆被曝违规种植转基因玉米前,辽宁也被曝出现未经国家批准的转基因玉米种植,并且已渗透到当地种子销售、种植、粮食收购及市场流通等各个环节。据了解,中国目前用于加工的转基因玉米都来自进口,多用于饲料,严禁进入食品流通环节。中国目前允许进行商业化种植的只有转基因棉花和转基因木瓜,除此之外,非试验用途的转基因作物种植都是违法行为。
农业部科教司转基因生物安全与知识产权处处长林祥明介绍,我国对转基因作物的研发监管很严格,要对实验研究、中间试验、环境释放、生产性试验、安全证书五个阶段进行安全监管,其中任何一个环节出现问题都要立即终止,不再进入下一个阶段。“但是近年来确实出现了一些零星的转基因材料扩散问题,主要是研发单位,这些研发单位不仅仅是大学、科研单位,还包括一些有研发能力的企业。”林祥明说。
“有的单位开展小型的田间试验不报告,开展环境试验不申请,私自开展试验,这样带来很大风险。还有个别的研发单位,私自从国外带入材料在国内开展试验,这是不允许的。也正是由于这些不法活动,造成了转基因玉米个别的非法的扩散。”林祥明说,监管最大的难度在于底数不清。“农业部除掌握国家的项目研发情况,对一些自发开展的转基因研究,有多少家、是谁在做,目前底数还不清楚。目前中国从事转基因研究的研发单位有几百家,还不包括“地下工作者”,比如从国外偷运过来进行试验的,可能得有几百家。
温室内作物实现全年培育
前天,媒体记者团走进位于吉林省的国家转基因玉米、大豆中试与产业化基地(公主岭),一路从培育温室到田间地头对转基因玉米试验种植环境一探究竟。
走进5000平方米的培育温室内,一股暖流迎面而来,室温比清晨长春的室外温度略高,体感较为舒适。为保证恒温效应,温室内供暖每年需燃煤1200吨,为此建立了专门的锅炉,运行成本很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