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新闻 > 中国新闻 > 正文

太原古城复建:耿彦波履新后即启动 称不是文物造假(2)

2016-09-06 15:04:48  澎湃    参与评论()人

图片拍摄于2016年9月2日。

政府工作报告必谈“文化是城市的灵魂”

耿彦波自己曾说过,他对中国传统文化有独特的情结,“《易经》《四书五经》等是百读不厌。”

上世纪80年代,耿彦波曾就读于山西大学文学系干修班。与耿一同就读干修班的大同日报社原社长李尔山向澎湃新闻回忆,“一些优秀典籍,包括《易经》耿彦波都爱读。因为热衷于儒家出世功业,(他对《论语》)读得更精当些,一度曾作为晨读。”

工作中处处可见耿彦波对传统文化的独特情结。

2013年2月7日,耿彦波出任太原市委副书记,紧跟着第二天,太原市人大常委会任命耿为太原副市长,代理市长。

主政太原三年多时间,耿彦波代表太原市政府作过4次政府工作报告。

这4次政府工作报告的共同点之一是,在本年度工作重点的第五项,必定有关太原的文化事业发展和文化影响力建设。

“文化是城市的灵魂。”连续4年的太原市政府工作报告中都出现了这样一句话。

2013年,耿彦波谈到,要“强化文化建设,凸显龙城特色,打造传统与现代相结合的文化强市”。

2014年,他表示,要“以唐风晋韵为文脉特色,彰显省城文化影响力”。

2015年,太原市的工作重点包括“促进文化事业发展,提升历史文化名城影响力”。

2016年,耿彦波再次表态,要“推进文化产业文化事业发展,提高国家历史文化名城的影响力”。

明太原县城的修复工程可以视作耿彦波落实上述表态的一个代表作。

创建于明洪武八年(公元1375年)的明太原县城,坐落在晋阳古城遗址之上,又被称为“凤凰城”。其范围北起北城墙,南至龙天庙,西起西城墙,东至县城东门,总面积118公顷。其内的古建遗存和风俗民情继承积淀晋阳古城文化,处处体现农耕与游牧文化的融合。

耿彦波履新太原的第十天,就来此调研。

《山西晚报》曾报道称,2013年2月17日,年味还浓,耿彦波来到明太原县城调研,一走就是一个上午,看到县城肌理保存完好,耿彦波信心满满。

“‘老’就是价值,这些‘老文化’非常珍贵,要将这些珍贵遗存认真梳理,用先进的方式加以保护。”他说。

当即,耿彦波理清了思路,开始给随行人员“布置作业”:对明太原县城,首先是保护,对珍贵文物挂牌保护;其次,要完善和深化有利于保护古城的规划,摸清底数,完整修复。

当年4月份,太原“两会”召开期间,“启动明太原县城保护复兴”被写入政府工作报告。5月,经过前期摸底、准备,明太原县城复兴工程悄然启动。

这则发表于2013年11月的报道称,耿彦波每周都会去一趟工地实地探进展。耿对于古城建筑保护的理念,在一线工地得到充分实践,“我们是在保护的基础上修缮,做到文物保护而不是文物造假,更不是要在这里建设一座新城。”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