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新闻 > 中国新闻 > 正文

中远海运港口考察30余海外码头标的 寻求控股更多码头(2)

2016-08-28 09:10:56  21世纪经济报道    参与评论()人

“所谓比雷埃夫斯式的港口有几个标准。一是成为枢纽港,二是要保证我们的控股地位,三是要符合我们中远海运集团的发展战略。”张为介绍。他对21世纪经济报道透露,目前中远海运港口正在考察的码头项目有30多个,绝大部分是海外码头,主要围绕“一带一路”沿线进行布局。

“有高回报高战略价值的可能会控股,但参股也不是坏的选择。”张为表示。

港口转型“联盟Hub”模式

在新的码头标的中,除了枢纽港,中远海运港口也在对门户港进行考察。“门户港主要依靠在当地生成的货量,比如说厦门,因为它的量主要来自福建省本省,上海港则是一个混合型的,而新加坡就是典型的枢纽港。”张为解释。

为了适应行业发展需要,张为认为已有码头的发展模式也到了一个需要调整的阶段。

“传统上码头都以公共码头的定位出现,希望尽可能多的船公司来照顾生意。但目前集装箱运输发生非常大的变化,不仅仅是船公司变得越来越大,船越来越大,联盟也变得越来越大,带给码头很大的挑战。”张为表示。

和定位于公共码头相比,服务于联盟的好处很明显同一联盟内部船舶的船期稳定,可预见性极强。张为对21世纪经济报道表示,正在考虑先从旗下控股的枢纽港着手,转变当前公共码头的定位,优先服务于中远海运集运业务所在的海洋联盟,形成类似于航空联盟Hub的运营模式。

这也是为了真正让中远海运集团各板块形成协同效应。“以前在集团内部不同业务板块之间,协同效应并不是主要考虑的战略,但以我们重组后的体量,这实际上是非常大的浪费。”张为认为。

他举例表示,去年中远太平洋与中投招商局共同投资的土耳其Kumport码头,在这一码头集运已经开通了比雷埃夫斯的航线,在为后者输送货源,强化其枢纽港地位。

不仅如此,张为表示,目前也在积极完成从码头向港口的转变,从单独进行某些泊位的运营,到把物流、仓储等服务结合起来,完善港口整体的运营。

(编辑:张星)

关闭